金純其實是不想來的,他本來應該補的是刑部,但問題在於,蹇義推薦他到了禮部,跟曆史上出現了一點點偏差。
之所以這麼做,跟朱高燧有一定的關係。
別忘了朱高燧去幹什麼的,他去的是海外,遍“訪”諸國。
蹇義是一個聰明人,要不然當初就不會被朱元璋要用他,雖然在建文朝不是太受重用,但他的位置可一直都沒下去過。
因此,剛剛投靠朱棣的蹇義在得知朱高燧出海後,便將金純推薦到了禮部,而不是原本的刑部。
刑部同樣也很重要,畢竟眼下戰爭剛剛結束,四處都還有不少的混亂,在刑部的話,絕對更加容易立功。
但政治家從來都隻能有舍有得,總不能他蹇義一氣推薦兩部大員吧?朱棣就算不說什麼,他自己也害怕的很啊!
恰好的是,朱高燧出海,讓他覺得這是朱棣在宣揚大明,那麼禮部肯定就會受到大用,這個時候推薦金純去禮部,就不會有問題了。
謀劃確實不錯,但很可惜的是朱高燧沒有那麼聽話。
去了琉球,琉球滅國了……
這就算了,畢竟在那裏遇刺了,好歹也是朱棣的兒子,這位對兄弟都非常不錯的皇帝,對兒子肯定更加不錯,蹇義忍了。
可是誰知道朱高燧壓根沒有停下腳步,在把琉球滅了之後,居然把目標放在了倭國。
這,就有點太不是人了。
趙王你想幹什麼?
我蹇義推薦金純去禮部,那是給我自己加一定分量的,現在你他娘一點都不談外交了,直接就滅國,要麼就是受製,這他還有得玩嗎?
蹇義怒了。
尋找半晌,他終於找到了朱高燧的不法之事,便想著能夠讓朱高燧盡快撤軍,然後他再度讓禮部派遣幾個官員跟倭國搞好關係。
這是搞關係嗎?
這是赤果果擺放在麵前的政績啊!
於是,他來了。
既然蹇義來了,被推薦的金純自然是不能不來的,不僅要來,他還要在最前麵,誰讓他現在暫代禮部尚書呢?
金純心裏很苦,也根本不想按照蹇義所說的來,但卻隻能這麼著了。
兩人進去的同時,王通也被一同帶了進去,好歹也是鴻臚寺卿,還是有資格在這件事上說話的。
當然,蹇義跟金純和他王通之間所想要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
後者想要的是招攬倭國王子親貴來大明就學,以效仿盛唐,而蹇義則是要把這一戰變成不義之戰。
他們的想法雖然有一定的不同,但最終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
都想讓朱高燧滾回來,不要繼續搞事情了。
……
朱棣先瞥了一眼蹇義,而後直接將金純略過,看向了王通:“王通,你有什麼事要找俺?”
陛下,您是在挑釁臣嗎?
金純很想這麼說一句,但最終想想自己沒有二兩肉的架子,乖乖地低下了頭,俺就俺吧,反正我剛上任禮部,對很多事情都不懂……
“陛下!”
王通是要跪下見禮的,因為他位置太低,另外要說的事情也大:“臣以為,眼下當盡快召回趙王,將其圈禁,進而與倭國修好,令其王子諸孫前來我大明就學,如此一來,可效盛唐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