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衰,七王紛爭。
公元前二六十年,農業六月初六
天下之脊,上黨郡東邊,長平穀地,烏雲密布,暴雨將至。
上黨郡,天下之脊,群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其東部、東南部是太行山脈,西南部為王屋、中條二山,西麵是太嶽山脈;北麵為五雲山、八賦嶺等山地。上黨地區地高勢險,戰略要地,長平居上黨東,百裏石長城在東嶺群峰間蜿蜓,東嶺故關、長平關皆東進扼喉之地。長平戰場,秦軍攻,趙軍守,長平之戰已經進行到第三年了。
大爭之世,秦、楚、齊皆是百萬戈兵的萬乘之國,魏、韓雖小,卻也地沃民稠,趙國地廣人稀,北有胡、燕,東有齊,西有秦,南有韓魏,可謂四戰之地,諸國懷著趁火打劫的心態在隔岸觀火作壁上觀,今趙國三代圖強,終稱霸山東,扼守天下之脊,注定要扛起這阻強秦東進的時局。
趙將廉頗率軍與秦將王齕率軍在上黨激戰,趙軍三月內連失數陣,損兵折將,盡失上黨諸城邑,退守長平丹河東岸據守,近日又失守韓王山與大糧山間丹河東壁壘,讓秦軍占丹河東下了兩個營寨。
趙北草原,雲中、雁門、代地三郡。
草原茫茫,遼闊平坦,牧民逐水草而居,牛羊成群,氈房點點,藍天上白雲飄,綠色草原上馬兒跑。其民多是樓煩、月氏、匈奴、東胡等族與華夏族混血後裔,也有遷徒趙北的華夏族農民,也有些胡人部落歸化後在長城內遊牧。半耕半牧,正在從遊牧改化為農耕的進程中,趙北之民久居邊寨,精於騎射,重財輕命,好酒食肉,民風彪悍,重信誓,篤信薩滿巫師。
趙北三郡奉趙括令,免貢賦、酬重金,正在募兵。凡入伍者,編入軍藉,升軍爵一級或酬十五金,自帶弓刀槍戈者,升軍爵兩級或酬十七金,自帶牛馬坐騎者,升軍爵三級或酬二十五金,這是平時給趙軍校尉將戰死者的待遇,人人皆知是賣命之財,各部落、城邑奉征入伍者皆為老壯敢死者。
趙括令將軍夏不畏往胡地,以重金募胡騎,得月氏、樓煩、林胡、匈奴、東胡等老壯精銳胡騎三千餘入募,胡人見金多,亦知是不歸之途,也多是老壯胡人。
匈奴部有胡酋久多、黃頭鮮卑拓撥,因敗入長城歸化趙北,各率部落數千戶遊牧,亦是亡命之徒。曾與趙奢為友,又與趙氏是姻親。兩人皆年邁,知趙括親征,各率本部三千餘老壯精銳胡騎入募。
【人口(估取中值):華夏族:總人口:3600萬秦:900萬,楚:700萬,齊650萬,魏450萬,趙400萬,燕215萬韓:270萬,兩周:5萬,衛:5萬,陶:5萬。
諸胡:東胡:20萬,北漠匈奴:20萬,山南(趙北)胡混25萬,月氏20萬。
役兵:無薪酬,服役所用糧、武器裝備、零雜費用皆自理,立功可獲民爵。大爭之世,戰國軍隊以郡縣製征農民為役兵為主,均是全民皆兵,兵民合一,農民忙時耕種,平時訓練,戰時為兵。十五至六十歲的人都要上戰場,連女人都要承擔運輸和屯田任務,動員能力是非常強的,都在拚命擴軍備戰。役兵編為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其中,壯男之軍是主要戰鬥力,壯女之軍則主要負責糧草運送、挖設陷阱之類的輔助工作,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牛馬羊彘、草木糧食等各類雜務。役兵按屬地郡縣鄉亭為編,兵員不定數。下設百、屯、什、伍。
募兵:精銳步甲或車兵、騎兵,有薪酬、國家供糧、武器裝備,可獲軍爵,是在役兵中挑選的精銳戰士或雇傭遊勇,如魏國的武卒,秦國的銳士,趙國的百金之士。燕國、秦國和趙國到邊地和羌戎、匈奴、樓煩、義渠、月氏、東胡等胡族去募兵。募兵的素質更高,待遇優厚,平時習武,是打仗作戰時的精銳。募兵以將統兵,兵無定數。將下設裨將、尉、校,統兵各不同。校下設百、屯、什、伍。
重點:確保後勤供應的通常作法是以“三民餉一兵”,即作戰部隊一般為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貨幣:金在後為黃金,金在前為黃銅。一金是二百五十克黃金。一金等於金二百斤。金一斤等於五十個銅大錢、一百個銅小錢。購買力:一金是兩萬,金一是一百,一個銅大錢是兩塊錢,一個銅小錢是一塊錢。
尺寸:一尺23.1厘米,丈尋混用,八尺一尋,一丈為1.84米。】
秦都鹹陽,清晨的陽光曬滿黃土地,藍色的天空,幾片薄薄的白雲,像被陽光曬化了似的,隨風緩緩浮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