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立新說出這個意見的時候有人奇怪為什麼不用猛火油或油料一類的東西,不過這樣的問題李義剛剛有所疑問的時候就明白了:現在的隊伍雖然資材還算不錯,然而油料依舊是太過昂貴而不容易得到的東西了,效果也未必有多好。至於為什麼要在空心木柱子在外麵包裹陶泥外殼其實也很好理解:這是以防萬一對手使用火攻之類的手段可能給整個隊伍帶來的隱患。就算布滿火藥的棉花卷不同於炸雷,很顯然也是太大的隱患了。
當然也由此延伸出:隊伍還可以在陣外三四十米左右的距離上施展這種戰術,首先投出困成卷的火藥棉柱、外有木殼和增加安全性的陶泥外殼;然後在這個距離上以張立新等少數幾個能比較熟練的開五鬥弓的人射五兩或者十兩火把重箭。雖說準頭可能不怎麼好,但是在三四十米左右的距離上射不遜色於箭靶一樣的明顯目標就另當別論了如果還覺得不保險,這樣的距離上很多並不熟悉弓箭的剛剛入門者也可以用一二鬥左右的引火箭覆蓋目標了。當然六七十米甚至八十到百米左右的距離上,就不是外行弓手甚至張立新等少數幾個人有十足把握負責引燃的了。投擲太大密度過小的物體,風阻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也不好估計。那個距離上,很顯然仍然是滾燙的塗泥鉛彈、灰瓶彈效果或許更好些?有了這樣的勾畫,隊伍白天輪流抽出時間再一次配合工匠隊展開了忙碌的戰備。
不久,春耕農忙的日子最終還是到了,張立新則在白天抽出一部分時間輪流展開集體勞作,幫助因為征兵而占用了不少勞力的村中百姓們耕種。但總的原則是:不能是同村的兵來忙活自己村子裏的土地,更別說屬於自己的土地了,必須異村互助。而且:最大限度的避免“忙自家地”的情況。。
對此:以前在登州、複州都在張立新手下幹過的王巍著實有些不解:“以前的時候將軍不是曾經說:不看好上古時候的鄉村一起勞作,也不讚同土地公有、村社化?認為均田不能動搖私有的原則?”不過,這樣的問題剛剛出口,王巍似乎就覺得有些冒失了。
張立新對此並不會諱言:“我僅僅是說不看好這種機製,而不是說在所有的地方都不能施行。雖然正常的人大多數為自己幹活的積極性要強於為別人幹活或為大家幹活,但還是並不能排除在能夠擴張發展,而不是限製擴張發展的前提下,或許會有管理比較好的這樣的村社單位能夠有效這樣運作。何況,今天我們不是百姓民間村社一般的經濟生活組織。我們是新生營,是義軍,如果新型軍隊的官兵們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根本,不願意幫助他人,不願意幹農活之類的老本行,沒有助人為樂的習慣。那麼潛台詞就是:與以軍爺兵油子自居,有私利訴求的平庸軍隊也不遠了,也會像那些平庸的官軍一樣動不動鬧餉、營嘯?我們晚間的政治宣教有多少實際效果,一些人的思想有多大轉變,不得不以這種辦法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