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所率領的隊伍轉眼間就在滿城縣聖賢村一帶紮根一月有餘的時間,特別在此展開最初的備戰半個月以後,不少人緊張的心也漸漸放了下去。
在大多數人看來:如果半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官軍前來圍剿的風聲,那就說明圍剿的壓力並不是緊隨其後迫在眉睫,隻要整個隊伍暫時蟄伏不妄自再擴大吃大戶的範圍,或許至少會在整個春天都能擁有比較充足的備戰時間。
春耕時節來臨前,整個隊伍利用比以前更厚的資財再次全副武裝起來,小型野戰用途的體重配重投石機也利用更好的木材木料,再水平更高的匠人協助之下進行了徹底的改進。能夠八個人一起來操作,並且體重配重也比過去有所增加:經過實踐證明:在不需要進行太多次或者太久的投射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垂直於投石臂的橫杠、橫杠之後向上的撬把八個人前後分成兩排利用體重和負重壓下投石機,隻不過高度落差的位置不太相同。
這樣一來,即便投石臂為了方便攜行的緣故不益過長,也完全可以把二百枚左右六兩鉛彈準確的投擲到大概百米左右的距離上,整個隊伍的八部投石車一次至少可以投擲處一千六百枚二百克上下的鉛彈有效打擊防護算不上太過精良的對手。
至於在更遠的距離上進行投射,在張立新測試和分析之下很明顯效率和精度都會存在種種問題,比不上利用火炮來發射鉛子了。
實戰演練和對抗推演之中,張立新還發現因為可用人手在真正意義上的正麵衝突之中仍然顯得有些太過單薄,太過鮮明的區分兵種是不對的。在需要投石機的場合,或者之前的戰術作戰準備階段,最好所有的可用之人都投入到體重配重投石機的操作之中。火炮的操作要求稍高一些,哪怕是最簡單的霰彈直射,才對兵源有那樣一些要求。不過:讓可以執行一線交鋒的可靠戰士做為輔助填裝手或投石機的單純出力之人,卻是很大程度上的浪費。
早春二月到來之後,隊伍就在正常訓練的時候進入到合同戰術演練測試的階段,通過這種協同性的演練,張立新才又發現了不少問題。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很顯然沒有考慮到後方曲射兵種有可能給一線人員帶來的誤傷巨大心理壓力。哪怕是協同距離縮小到四五十米左右的距離上,誤差控製的更小也顯然不行。因為要在這個距離上有一些殺傷力的話,投擲的鉛水與熱灰是太過讓人恐懼的東西。。。
不過,對火器和戰術體係有著更敏銳悟性的張立新還是先於隊伍內其他一些人似乎在演練測試的時候想到了什麼:“十米左右的步砲協同距離,哪怕在四五十米左右的距離上太過危險。那麼,能不能如此?投石機投擲的距離放在十五米到二十五米之間,以二十米為準。人員則躲在方陣外圍距離投石機發力點不過五米左右的距離上。然後我們投擲橫著出去裝滿棉花和火藥的木殼陶皮的柱子在預定的位置上力爭破碎開來。五米左右位置上的專門的噴火手就有條件發揮更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