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此時的忠順營喪失了近戰突擊的膽量,但在遠處嚐試著圍攻隊伍的敵騎乃至更遠距離上的一些炮位沒有放棄希望。接連不斷的炮聲隆隆響起,但在整個隊伍點燃破壞了對整個隊伍威脅最大的五部能夠曲射打擊的投石機及臨近的那些毒煙彈和灰彈之後,就沒有在野外與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對手彙合的打算了,而是在張立新指引下不斷移動隊伍並向原來出發的地點後撤,力爭同整個隊伍彙合。
整個隊伍殺傷了眾多近在眼前的對手之後,初上戰場時那令人感覺到窒息的恐懼也在不少人的心頭消散了大半。整個隊伍的行動乃至移動似乎也變得更便利起來。
也曾經有對手的炮火接連不斷打出壓有實心彈的霰彈,但似乎實心彈的飛行速度並不快,對於兵力還不算眾多隊形也不算複雜的隊伍來說在這白天交鋒還算是有一定躲避能力。而射來的那些霰彈在稍有一定防護的盾甲麵前效率也大打折扣。
當然就算如此,當張立新重新和王巍所率領的留守分隊彙合的時候才發現整個隊伍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總共有二十多人死傷,其中戰死三人、失明和重傷的有五人。其他一些負傷者雖然看起來是輕傷,但多少在以前的戰陣上有一定經驗的張立新明白如果不管不顧的話,這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很多戰亡甚至重傷都是由這些很小的傷患所引起的。
算起來,整個隊伍雖然靠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以來的充分準備、早就準備好的隱蔽工事乃至諸多手段麵對兵力優勢達到十倍以上的對手獲得估摸一比五左右的傷亡比,一比八以上的純損失比,可終究還是沒有如同之前預想的那樣取得一些史詩中才會有的“以一勝十”的勝績。
很顯然:擁有大量火炮、馬匹甚至個別精兵的忠順營機動隊伍的戰鬥力乃至對損失的承受能力都比自己之前的預料要略高上那樣一些。
沒有了投石機的掩護,當馬參將再一次準備組織的騎兵圍攻在張立新等人不惜冒著火炮炸膛危險再一次被遏製住的時候,王文清就似乎意識到這一次圍剿可能要無疾而終了。
如果在有利的白天都無法拿下,那到了對對方更有利的夜晚戰局將會如何?
同時在戰鬥間歇下來的時候,主動進攻中遭遇超過接近一成傷亡的整個忠順營隊伍也感覺到了壓力。在商議片刻後,王文清最終還是決定撤退:不是暫時的戰術性撤退,而是至少撤到有依托的滿城縣城去,以防止夜晚的夜長夢多。
不過就在對方打算離開的時候,重新鼓舞了士氣並調整了部分人手的張立新再次率領有所人員縮減的三個分隊六十餘名戰士展開了進攻反擊。目的當然也很簡單:不想這麼大的消耗之下卻根本無所得,至少不能讓對方帶著輜重和炮車安然離去。
再一次交鋒的時候,新生硬戰士們的臨陣緊張之感雖然依舊還存在,多數人能卻比初入戰場的時候緩和了許多。
當之前培訓出來的炮手們驅散了部分敵兵炮隊,並用臨時繳獲來的火炮冒險抵擋住從四麵八方逼近過來打算多回部分炮位的敵騎的死後,這聖賢村臨近地區的交鋒也就以張立新所率領隊伍的勝利而告終。整個隊伍的傷亡損失也在這持續並不算多的一場戰鬥中達到了三十餘人,就算其中多數是輕傷員或可以恢複的傷員,純損失也多達十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