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說,不知道哈比什麼時候再來咱們這兒。
老土司說,可能不幾天了。
阿依說,咱走後你怎麼辦,沒有人照顧。
老土司說,不要擔心咱的生活問題,咱一個人在山裏打獵,河裏捕魚,日子過得會很好的,你自顧自去了就好。
倆人的談話被辣子土司的耳目阿旺和阿方聽到了,阿方對爺孫倆說,哪兒也別去了,咱家土司請你們去過安逸的生活。今後就別哭哭啼啼的了,土司的府邸漂亮極了,保證讓你們不會想家。
老土司說,咱們不去,過不慣你家安逸的生活。
阿方說,不去不行。倆人說完了,五花大綁把爺孫倆人帶去了辣子土司的旮旯山問罪。
老土司被抓去的時候,哈比土司一點兒不知道消息,在牲口江團練兵馬。
老土司見到了辣子土司,認出來了辣子就是當年的小師弟,笑著問,小師弟,相煎何太急,請咱來幹啥。
辣子土司說,什麼相煎何太急,咱沒有得罪你呀。
老土司說,你不是當年和咱一塊兒讀過書的辣子韃靼奴嗎,咱就是那個赤家娃兒,赤幹啊,你不認識了。
辣子土司說,事情都過去許多年了,後來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了,咱哪裏記得這麼多呢。你來山裏幹啥……。
老土司說,你看咱的老臉有假嗎。赤幹把臉從蓬亂的頭發裏露出來,讓辣子認一下。
辣子土司說,果然是你。你來這裏幹什麼,不在寨子裏管事,不怕咱把你生吞活剝了。
老土司說,咱已經不再當土司了,在山裏打獵為生,新土司是哈比,你的手下把咱綁了來,要讓咱和孫女過好生活,太無禮了。
辣子土司說,誤會了,大總管梭飄是為咱去抓壓寨夫人,沒有想到抓到的是你,咱馬上放了你,可以嗎,不要生氣。辣子土司給老土司和孫女鬆了綁。讓家丁抬椅子來坐一會兒敘敘舊。孫女阿依陪著坐在哈巴土司旁邊。
老土司說,態度還可以,當年讀書的時候咱就沒有欺負過你。
辣子土司說,齊學令都垮台了,你還記得這麼清楚,果然是過成討口的叫花了。
老土司說,咱老了,不想耽誤家人的前途讓子女去其它地方生活去了,留下一個孫女在身邊通風報信,離不開她。
辣子土司說,你孫女長得好人才,咱也喜歡這樣漂亮的姑娘。
老土司說,你不能喜歡她,恨她都可以,隻要不傷害她。咱要用她哄哈比呢,哈比是漢人,姓關,把他留下牲口江衙門有好處。
辣子土司說,聽你安排。
老土司說,近來你的言行舉止不太老實,多次犯咱邊境,有損師兄弟的友好情誼啊。
辣子土司說,還不是你投降了,咱氣的嗎,暫借壩子修身養息,待天時有變,另作它圖。
老土司說,你不能對咱地盤起野心,咱的投降是假裝投降,暗渡陳倉。
辣子土司說,咱一向很尊重你,不會故意去侵犯牲口江衙門,你是大智大勇的人,應該懂這是什麼戰略。
老土司說,你有什麼計劃嗎。
辣子土司說,當然有,打敗齊豹子就能長治久安了,旮旯山有的是獵物,就怕人來搶。
老土司說,你還是安心呆在旮旯山,外麵有風吹草動,哈比會來談判。
辣子土司說,你這樣說咱就放心了。
辣子土司問老土司,吃了飯走還是現在就走。
老土司說,吃了再走,難得來一趟,咱兩家從前是一家人呢。
辣子土司說,等著,咱讓手下去做飯。
老土司和辣子土司一頓飯的功夫把牲口江的大局穩定了。
七月上,石溪鎮發生了改製事情,雖然微不足道,還是具有曆史價值。
一個個兔子不拉屎的山旮旯從此變成為了自由之地,田野裏麥穗正是收獲的時候,七月流火,地冒金星,天下大吉。
許多團練使搖身一變帶著隊伍成為了農民軍,大王旗插得遍地開花。
齊豹子的隊伍就是其中一支。
起義軍在邊鎮地方,過自給自足,當家做主,開墾荒坡,發展生產,壯大力量。
三年為約,各自奔忙,齊豹子在冬天發動起義占領了許多地方。冬天農民缺衣少食,地主催租,流浪在外,流民增多,參加起義的人多極了。
十月,天高氣爽,恰是收成的時候,齊豹子大人從官邸發出告示,告示說,告瑜父老鄉親受前朝苛嚴的法治已經很久了,非議朝政的人要滅族,被文字獄牽連的也不少,有的被殺頭暴屍,有的逃離外鄉,現在發生農民起義了。石溪上下無人為百姓做主伸冤。加上新的政府無法建立起來。咱和政府約定,先在邊鎮地方建立一個臨時治理區,下轄牲口江等地方。受清廷委派,在這裏任第一任團練使,也就是大區長,和父老鄉親相約立法三章。
第一章:殺人的人死罪,傷人,偷盜,不從法令的人要重罰。
第二章:不準民間私造龍袍,不準食種鴉片,不準吃人肉。不準給外部當眼線,報告齊區長治下地方的事情,有人問及隻能說不知道。否則重罰。
第三章:不準亂奸汙民女,騷擾老百姓。
此外的前朝苛法全部廢除。後麵是公元年月日,高原府的簽章。
這張告示貼在各個衙門城牆門口一米五高的地方。貼出來的那天恰是石溪趕鄉場,各個地方來的賣東西的商販在衙門外的攤板上擺放好了當天要賣的東西,什麼豬肉,牛肉。蔬菜瓜果,大米,麵條。鹽巴,茶葉,清油,應有盡有。城西的牲口市場上,騾馬,羊群,牛豬也早早就攆到了鄉場。大家怕來晚了,賣不到一個好的價錢。集市看到,清政府在邊鎮地方又建立臨時治理區了。
於是大家以訛傳訛散布開了這個消息。有的老頭在柴市場賣篾器的時候,談論說,不知道農民軍去哪兒了,還會打來嗎。大家對齊家革新的事情一無所知。有人說,將近天明的時候,衙門放了一串鞭炮,估計是新大人放的鞭炮,但是天色隱隱約約的又是雞叫的時候沒有來圍觀,不知道是誰當衙門的大人。
那一天,老百姓沉浸於一種動蕩不安的心緒裏。覺得又要發生大事情了,清廷估計又要打過來了。菜市場邊賣香燭紙錢的小攤非常暢銷,大家趕集回去時都買了一兩疊紙錢,一兩把香燭去驅禍祈福。
那天,為了地方的長治久安。分界河各個營盤,要道口增派了守兵。石溪鎮的關順子也增派了守兵。
那天,石溪鎮的千畝蕎麥,恰是秋收時令,農民帶著家眷去收蕎麥去了。
去的時候,把娃娃背在背籮裏,來的時候,牽著娃娃走回來。
齊豹子改製完畢,開始抓壯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分界河屯戍區為順應形勢,把前朝一切苛嚴法令全部革除掉,隻和百姓約法三章,殺人死罪,偷盜,傷人,不從法令,擾民重罰……。一切成規都已革除掉,百姓生活正在一天天改善。平日裏練兵團營,加上用於教育的開支過大,政府虧空卻明顯起來。
怎麼樣才能改變現狀,齊豹子貼出告示,告天下父老鄉親,臨時治理區剛建立起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良策的父老鄉親請於十月那天來政府大樓腳下公開獻言獻策。分界河新衙門一旦采用該建議,可以獲得兩升苞穀作為報酬。告示的最後麵是高原府的簽章。
告示貼出後,各個地方內有經驗的老百姓,什麼篾匠,鐵匠,陰陽先生,私塾教師,農民踴躍來獻言獻策。遠近五十裏的百姓也來湊熱鬧。
天剛麻麻亮,許多百姓聚集在城牆腳下等候了。有的推著手推車來賣燒餅,有的擔壺攜漿,有的賣玩具,場麵好不熱鬧。衙門在城牆腳布置完招待場地之後,公開向百姓征集治理方案。
齊豹子出現在城牆上,守兵放了串鞭炮,活動開始了。齊豹子對大家說,早上好,受清廷委派,咱又建了一處新衙門,沒有現成的治理方案,向大家征集治理的金玉良言。話說完後,政府的文書們拿著紙筆到人群中去記錄百姓的建議。
許多百姓受前朝的苛嚴法令已久,獻上來的全是如何管理新衙門的方案,如何改善民生卻沒有人提及。獻言獻策傍晚才結束,文書們彙成厚厚的一冊,交給齊豹子審閱。然後向百姓頒發獎勵品。
獻策最大的特點是肯定了新衙門是齊家一家獨有的說法,無論是土地,房產,森林,河流,還是人口。百姓每年以交稅的方式孝敬齊豹子,必要的時候還要被征去給他打仗。不尊敬齊豹子或是齊豹子仇人的得不到地種,隻能當長年,或者短工,終生不離開本鎮。
為了深化體製,十月剛過,地裏的莊稼還沒有收完。分界河開始第一次人口,土地盤查,才三天的時間,鎮上就對轄區了如指掌。
哈比知道情況後,發出榜文,限期之類,撤離老鷹山,不然要動真資格的了。
齊豹子思前想後,修書一封,帶信去牲口江衙門,告訴哈比土司,分界河,老鷹山歸牲口江衙門已經是昨日之事了。戰略格局已經在白蓮教和清軍混戰的時候被打破了。牲口江衙門索要老鷹山,拒不交接。
齊豹子信上說,既然開墾了,不還就不還了,道理上說少數的事情要讓給多數的幹,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事情就是這個道理,牲口江應該主動讓治權。
哈比怒目而視,恨之入骨,把信紙捏碎了,罵道感情你有一天來把咱的衙門占領了也是應該的了對嗎。咱們來一場大決戰,鹿死誰手,問各自的伎倆。五個月後在老鷹山打仗。
齊豹子收到信後,對屬下說,這也太興師動眾了,讓老百姓遭罪,齊某人不是千古罪人啦。不過,齊豹子沒有拒絕。
五月的樣子,發生了老鷹山戰鬥,齊豹子出兵一個團參戰,由於不是正規軍,裝備沒有哈比營長的先進被打敗了,丟盔棄甲回到了衙門。
哈比順利收回了老鷹山。
齊豹子敗回去後,對隊伍進行了改良,反正沒有朝廷了,想怎麼改怎麼改,齊豹子氣血攻心,投降順子了,封為右王。
齊王順子沒有撤掉齊豹子的兵權,反而更加器重,讓其坐擁重鎮,自由指揮,大戰略配合,小事自主。
而哈比一戰成名了,前後幾年的時間裏,在牲口河衙門一帶所向披靡沒有對手。過上了逍遙自在的生活,有機會把阿依姑娘娶過門來了,結婚那天參與的人很多幾乎所有英雄好漢都來了。
結婚後,哈比得了不育症,老醫生來檢查後肯定的說是牲口江的瘴氣讓他絕了後,哈比多次想搬到白水河老家,因為戰略格局不容許,耽誤了最後一個機會。
哈營長和阿依姑娘的故事美麗之極,雖然倆人沒有生兒育女,還是值得傳播。
牲口江的戰事越演越烈,幾乎有一鬥米的人家都買了大刀私藏。
與此同時,大齊農民起義軍在齊豹子的帶領下積極整改,利誘為主,拉攏人心,整改到哈比的牲口江衙門來了,經過說客的勸說,加上哈比確實和順子都是關家營盤的後裔,沒有打一仗,順利歸降,齊王於是統一了邊鎮地方。
哈比土司在投降大齊農民起義政權的那一段時間裏曾經寫了幾句感染肺腑之言,表達了一個土司對集權思想的向往與執迷不悟。
咱愛咱的部族
咱愛咱的家
咱的家就是咱的部族
咱的部族就是咱的家
小小的咱,大大的族
小小的咱要撐起一片天
不要怕前途晦暗
沒有出路
無法抵達幸福之門
太陽每天總是如期歸來
咱的幸福
部族的興旺
也一定會到來
不要怕眼前總是迷茫
有了部族就有了希望
總有一天會成長壯大
小小的部族總有一天
要撐起一片天
撐起大大的部族
這一片悠久之地
啊——
咱要把它叫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