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處(管理各部隊伍的總長官,一部三萬多人,不上四萬,隨軍作戰)
監辦處(管理一萬人,比總兵低一級,共三個)
督辦處(管理三到四千人,比監辦低一級,共三個)
屯辦處(管理三到四百人的,比督辦低一級,共三個)
役差(辦事的差役)
丁壯(老百姓的稱呼)
煉出來的鐵打製的第一把刀,齊王稱之為大齊刀,還為之題了字,織造處提議,不如在刀字後麵加幾個字叫做大齊刀織造處。齊王想了一想,這個意見確實不錯,揮筆加上了字。
大齊刀織造處的成立保障了大齊農民軍的軍備需求,隊伍上戰場打仗不就是需要刀嗎。當然還有火藥,大炮筒,齊王當然也想到了火藥大炮,現在不是有軍備處在製造嗎,雖然重要,過幾天再去察看生產的進展情況如何。
齊王帶著農民軍一路打來,連克州郡,所向披靡,道路一帆風順,沒有吃過幾次敗仗,麵對大刀,看到了農民軍的未來……接二連三大捷。
左王可不同了,接二連三被清軍圍追堵截,最後才得一個南方安營紮寨,一路走來,坎坎坷坷,經曆的太多了,麵對農民軍的先進武器,大刀長矛闊斧,肯定也是思緒萬千。
左王為什麼要反抗清廷,不在江南老地方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老百姓,過平凡之人的生活,難道是吃飽了撐的嗎。首先清廷的官差像瘋子,四處寒磣孔地瓜,多次在讀書人麵前暗示孔地瓜即使文才再出眾,也不會培養孔地瓜當秀才,考舉人,更別說中進士,當大人了。孔地瓜這個讀書人,書讀了等於白讀,試考了等於白考,即使中秀才了,名單也會被相關人員調換下來,人生簡直一片黑暗。再次衙役像瘋子,據說孔地瓜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多次施壓,搞高壓策略暗中亂整亂治孔地瓜,這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孔地瓜在馬甲溝遇到過幾個漂亮的女娃兒,走路遇到之時大概做了幾個擠眉弄眼的動作,動作被衙役家到私塾讀書的公子看見了,把情況告訴了家長,衙役凶惡勝於狗,馬甲溝的女娃兒早已經被吃著俸祿的衙役列入了開黑吃雞的目標,弄女娃兒開黑辦廠開店再常見不過了,需求量不止一個兩個呢,可能要一大群,凡是吃著俸祿的衙役官差都有三妻四妾的可能,女娃兒們就成為了目標。一旦有人對衙役的未來夫人,或者是他們娃兒的未來夫人妻妾存在可能之想,就會遭到相關的攻擊。攻擊的手法嘛,當然是四處亂汙蔑某某讀書人是涉案人員,清廷不能給他任何好處助長了氣焰。據說當時縣衙有一張縣衙榜單的報紙,巴掌大點兒報紙,每一期登十幾個讀書人的文章上去,知縣大人更是每一張報紙都親審,很少有交給輔學政大人審稿的時候,有也是要到文書局印的時候才交給片刻功夫,讓學政辦事。
孔地瓜就經曆過被衙役跑到縣衙強行撤下來文章的經曆。衙役的說法是讓孔地瓜在縣衙出風頭了當地衙役子孫的預備夫人們的情緒可能會受到波動,發生外遇。話說回來,你防止一次兩次就算了,防止人家老百姓的公子哥從小到大幾十年簡直豈有此理,人家還娶不娶媳婦啦。據說有被防治的讀書娃兒外遷別處,終於可以娶到媳婦啦,被某學令大人以及一批衙役知道了,特意用馬車運載了半車白銀到當地買翻別人的婚姻,後來這個活計還成為了普遍流行的套路,老百姓對清廷恨之入骨。還有據說一個當兵的衙役強行要訓練一個農民家子弟,該子弟誓死不從,跑到外麵給人當長年打短工謀生活去了,衙役又是跟蹤,又是請太醫,又是暗中從朝廷施壓亂撥發給包身工的工錢大魚大肉進館子。事情一度持續到十年之久,衙役給老百姓造成嚴重的騷擾。老百姓把狀告到天子腳下,天子不但沒有給予解決,還派了買櫝格格下來培養衙役,助長其氣焰,百姓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能不反清……。孔地瓜也遭遇過不少類似的事情,麵對大刀當然想入非非,作為山大王,更加堅定了理想和追求。
右大王齊豹子,一家三代人了都在反清,作為當地最有經驗於起義造反的有識之士,更知道大刀長矛闊斧的意義何在……。
昔日有武王在山裏尋找打天下的利器,最後煉成了青銅,給士兵配備了青銅戰具,戰爭才別開生麵,繼往開來。後有越王臥薪嚐膽,又是藏在山裏煉造兵器,才一舉攻下了強大的吳國,成為當時的一個大英雄。今有齊王苦心孤詣尋找鐵礦,打製大刀,和清廷爭天下,一點兒也不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