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3 / 3)

三年之後,孔地瓜,齊豹子,吳百通等農民軍將領已經在衙門當上了知縣大人,清廷為了安慰鼓勵讀書人,止息讀書人憤懣的情緒,決定在江南大營考場和江北大營考場組織一次舉人補考,前些年落榜沒有選上的秀才每人交二兩白銀就可以參加會試了。

齊王在其衙門也收到了情況,科舉及第後,順子被四川總督派遣到四川夷郡當知縣,吳百通當學政,齊豹子等在雲南靖縣,孔地瓜回到了江南地方,搖身一變,改名換姓,當了老家鄉的知縣大人。邊鎮地方的駐兵丁壯則繼續著往日的生活方式,畢竟全民皆兵,一塊兒勞動一塊兒回家等一些集體生活方式已經興了幾十年了,難以忘記了,在沒有大王領導的日子裏,地方的將領還是繼續因時製宜地組織地方的生產生活勞動事宜。比如,雨水集中的季節,河水泛濫,衝毀沙堤,殃及老百姓的田畝,老百姓會按照慣性地到相關衙門報案請示大人該怎麼做。老將領自然也會組織大家重修沙堤……。雖然最高將領已經沒有來下達任何命令,發布任何指示,大家還是在自發的維持生活秩序。

眼看又要補考了,順子想發展一批人參加科舉會試,發展一些什麼人呢,前年賄賂了劉大人三箱金銀財寶,十二個人獲得批準參加了會試,今年舉行科舉考試時自己已經是知縣大人了,有了讓別人當秀才的資格了,當即就提名了一百個給農民軍當帶頭人的丁壯成為秀才,為了讓更多的農民軍帶頭人參加科舉,吳百通又聯絡了幾個當了知縣,或者學政的老將領發秀才資格給部下,一瞬之間,農民軍一千餘人獲得了考試資格。

這一場科舉考試之後,農民軍大小將領已經全部混跡進入了清廷的衙門當官。為了不讓政權失敗,順子在元宵節時發下去了聯誼信,讓各個地方總兵及以下官員在清廷辦事當官的人借清明節回鄉祭祖之名到官州衙門一聚,商量地方大事。

三個月後,大小將領如期而至。官州雖然繁榮,但是作為老馬幫走出來的城市,清廷沒有多大的注意,自從白蓮教起義過後,連衙門也懶得管了,幾乎沒有管官州的一人一事。

齊王和將領經過三天商量,決定今後的聯絡方式要從基本的領導製變為協約性的團絡製,平常時候大家當自己的官,管理地方老百姓,總兵大人有時間則要檢查聯絡各個地方的管理情況。爭取做到變了模式還要在一塊兒,大家不散場合。每到清明,端午,中秋,元宵四個節日三千人一處聚到相關的地方慶祝一天,然後以總兵為單位向總部清點人數的多少損益事情。原先的老做法不變,什麼地方的人,什麼地方管理,全民皆兵,同出同作的模式也不變。

官州聚會是農民軍的一次曆史性的轉折。可惜一些內容被清廷的奸細的聽去了,四川總督發下兵來要拘捕順子,順子事先知道了情況,招了舊部來商量怎麼辦,吳百通認為打到北京去取得勝利的可能性不大,不如隱居山林。

順子問,如何隱居山林呢。

吳先生說,如此……。

第二天,官兵還在半路上,還要三天才能趕到夷縣衙門,衙門裏一聲大哭,大人去世了,接著就開始了喪葬儀式,順子假名死後埋在了山裏,清兵來拘捕老管家帶去清查墳山,發現果然是順子,加上他的家人已經回老家去了,上報總督衙門情況,四川總督沒有再追究下去。

順子假名死後,也坐車回了官州,馬車上的其中一個就是他。回到了官州,順子還是繼續統籌聯絡老將領,做自己的生意。清廷雖然沒有逮著順子,還是不失事宜地派人到官州,涼州,高原,戎州等幾個地方搞臥底……想要抓住順子。

清廷在幾個地方沒有安排任何一個衙門管理地方,因為清廷知道管不住這些地方,在當地蓋了衙門也是多餘,但是不允許任何人在自由區造反,其統治一度高壓到誰帶領老百姓辦事就要被斬首示眾的成度,地方簡直人人畏懼,順子調查了情況,做了決定,既然清廷不在當地蓋衙門,那大齊也用不著反清,在各個地方當官的將領就在各個地方當官,用不著興師動眾的回來舉行起義……。

時光荏苒,順子八十歲了,還在念念不忘當年的事情,雖然已經不再過問地方大事。幾次思考自己的舉措是否正確。當他看到子孫成群結隊的在官州的關家胡同生活,他覺得有這些成就也就夠了,其它的是大家一塊兒想的事情,不是一個人一手就能夠決定的事情。

邊鎮地方已經是很繁榮的自由區了,眼看春天來了,田野裏的野花開放了,順子邀上老同夥吳先生一塊兒坐馬車去散步,賞花。老同夥吳百通帶了他的曾孫女,五歲的姑娘吳依依,順子也帶了他的曾孫子關豆豆,到了官州田壩子,兩人下了馬車。

順子說,吳老頭兒,你不抱怨跟著咱失去了當官的機會吧,那一次科舉考試之後你就可以飛黃騰達的了,留了下來,對你可不公啊。

吳百通說,說這些幹啥,咱一開始投奔你就沒有後悔過,能與一知己同甘共苦一輩子,也不憾今生了。

順子說,說到無憾今生,咱倒是想起一件事情來了,咱們當了一輩子的朋友,沒有背叛過對方,兩家子人雖然也有幾代互相往來,咱看還不夠呢,今借興致所至就讓眼前的一對兩小無猜成為一家人吧。

吳先生說,可以呀。本來咱家已經不再對外嫁人的了,但是你既然說了,就給你家好啦。

順子說,傳說中甸人和土司已經搞了幾百年坐自專供的婚姻模式了,而且效果不錯,咱如果再年輕五十歲,當也效仿之,但是咱老了,這樣做已經不合時宜了,不過咱會把方法給子孫說下去,子孫一輩怎麼興就要看他們的意見了……。

吳先生說,咱也按你說的告訴後輩,無論怎麼樣興婚姻,咱倆可是當了一輩子的朋友了,將來……將來怎麼樣……再說啦。

順子聽了也陷入了沉思,暗襯道,將來,將來……。

適時,晴朗的天空中有一隊大雁飛過,留下幾聲悠長的鳴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