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長篇《落草記》的創作標誌著我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比以往的中短篇長度更長,文筆更成熟,故事更具體了。從前創作的時候,總是寫了一半中途就寫不下去了,強執著去寫也是一些流水賬,絲毫沒有文采,寫了隻能刪了。現在,一部長篇終於寫完啦,我的思想獲得了一次空前的飛躍,或者說是超越。

創作的時間雖然僅僅隻是幾個月的長度。但是在動筆以前,經曆了一個較長的準備和構思的過程。我的年齡還很小的時候,一些當地的老百姓閑來無事就會聚到一塊兒來吹牛皮,吹當地誰家最牛的問題,幾乎有一個人給政府辦公的情況,老百姓都注意到了,而且大談特談,誇讚人家。一瞬之間,在當地,連小孩子也知道,長大了要幹大事,才能成大器。所以老百姓的吹牛皮也在書上考試中舉,放牛娃兒當皇帝之類勵誌的故事上消磨時間。談了勵誌故事,又談鼓勵人要堅強的故事,因為在農村,並非每一件事情都令人稱心如意,總有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所以,有人編了許多故事,比聊齋還像聊齋來安慰鼓勵大家堅強的麵對生活。我個人認為古代的長篇《水滸傳》就是最能安慰失意之人要敢於挑戰的好。當然還有其它的,不逐一例舉。

農民軍的首領順子和清廷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是貫串《落草記》全書的主線。環繞這一條主線,把邊鎮地方的英雄好漢,山賊,土司,地主,流官的人物形象逐一刻畫出來。《落草記》反映的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星火燎原的麵貌,歌頌了農民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農民的鬥爭精神有其軟弱性,而且還存在見識短的現象,失敗在所難免。

長篇《落草記》描繪的是在白蓮教大起義的曆史背景下,邊鎮地方的老百姓在順子的帶領下自發組織反抗壓迫鬥爭的故事。透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封建社會農民階級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環境。預示著發生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事件在所難免。它以邊鎮為中心,描寫了邊鎮地方自由,混亂不堪的麵貌。描寫的全部是地方發生的事件,沒有過多著墨富麗堂皇的宮殿,這一套路,寫法,包括意象選擇,都有鮮明的特點,是作者故意要立異的方麵。事件裏描寫了戰爭,婚姻,經濟,畜牧等多個方麵的問題。將紛紜複雜而具有重大意義的生活現象通過宏大的結構表現出來,希望能夠讓讀者讀了麵麵俱到。

在順子這個人物的形象的塑造上,選取的是其在農村生活打仗的場麵,很容易讓人想到一些老實巴交的農家子弟也是這樣生活的。首先順子聽話,有孝順心,從來沒有反抗過父母的教誨,比如家裏的羊餓了一天,連老阿爹也想偷懶懶得去放羊,而順子卻主動去放羊。其次順子聰明好學,心思敏捷,年紀輕輕就學會了算卦,順子先是在自己居住的寨子裏向會卦的人學習,後來知道給朝廷辦事的陰陽先生黃先生回來了,不惜長途跋涉,爬山涉水去黃老先生那裏求教拜姿等事宜。再次,順子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敢於反抗,還有叛逆之心,不但熱心於放羊,還熱衷於造反。先是造齊學令的反,偷了齊學令的長纓槍和端公刀,不但死不認賬,還妄想把齊學令趕出衙門去,往後再也找不著自己的茬。如果說這隻是不成熟的想法,那後來帶著丁壯進了衙門,把勢力發展到官州就真的是造反了。

順子打算以官州為根據地建立一處他自己的王國,天下太平的地方。但是,麵對清廷的步步緊逼,官州雖然安穩,還是不能安於現狀,需要積極進取。

順子的農民軍在邊鎮地方連克州縣,戰無不勝,勢力發展很迅速。他有野心,雄心把邊鎮上的山賊,土司,地主全部打倒,並兼並完這些地盤,順子其實才是邊鎮上的大人物。

長篇《落草記》揭示出了即使是封建時代農民也有追求自由,反抗壓迫,剝削,過自給自足生活的美好追求。老百姓和清廷之間存在著矛盾,老百姓和地域民族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在清廷統治下的邊鎮地方,農民階級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永遠不可能當上大地主,大富豪。誰能夠改變或者動搖它誰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大英雄,梁山好漢。

通過和清廷的矛盾鬥爭來描寫順子的性格和命運,發動農民起義對當地的社會發展有作用,首先沒有了清廷治理地方,大家把四分五裂的生活方式改變成為了團座製。農民起義後又實行了全民皆兵製,這些模式都是邊鎮地方沒有實行過的,對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習俗有深遠的影響。

長篇《落草記》的字數粗粗了了算了一下,共計二十四五萬字的樣子,二十四五萬字不多,但是描寫這樣一部卻讓我頭痛了不止一天,起初擬訂提綱挈領的時候,我都嘲笑自己為什麼要寫一部《落草記》為什麼不寫幸福記之類的題材,但是偏偏就慣性式的把它寫完了,可能是閱讀經曆所致吧。記得有一次也是寫一篇幸福題材的,我苦思冥想了幾天,居然沒有想出一個字來,又想了幾個月,還是沒有想出一段話來,第二年也沒有寫完,打算放棄寫作,去生活中找一個姑娘談一段戀愛,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幸福,有了這個想法,打算付諸實踐的時候,居然被別人澆了一盆冷水,有人告訴我,所謂的幸福不是談戀愛,而是如何孝敬自己的奶奶。我奶奶是農村人,死得早了,奶奶的幸福怕是享受不著了。這樣一來,我就體驗不到什麼叫做幸福了,特別是體驗不到奶奶的幸福才是真幸福之類的真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