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一個初具規模的農民政權
順子組織的丁壯隊伍占領了官州之後,大家的進取心有所減退,首先是不想再長途跋涉和清政府打仗了,最主要的是不想走到陌生的地盤上去,長途跋涉顛簸大家受不了,萬一水土不服,感染疾病,沒有藥醫,有時候還要吃住在山上,林子裏,往常大家都是種地務農的老百姓,隻知道在田野裏耕種玉米,土豆,大豆,種自己家喜歡的農作物,收獲自己的所需,有一部分上繳了稅收,還是樂此不彼。現在突然不交稅,不納糧了,大家的心裏空空落落起來了,像沒有了束縛自己的繩子,變成為無攏頭的馬一樣,不知道何去何往。其次,大家對清廷的隊伍人數,勢力大小一無所知,不敢冒然前去送死。許多壯士都勸順子在官州安安心心當地主,清兵前來,大家會死守地盤,和清兵決一死戰。順子最初的時候還以為是大家的見識短,凡是建議的都扇了他一耳光,罵道,見識短。後來順子的老阿爹也這樣勸導順子,順子的心涼了,起義陷入了僵局。
一麵要對付福泰勒的長沙清兵,一麵要重整旗鼓把根據地守住。緊要關頭,順子認識了去北京考試回來的讀書人吳先生,吳先生是順子在學令府讀書的時候認識的老同學了,那個時候為了認真讀書沒有交往過,即使學令府學生拉幫結派了仍然沒有坐在一塊兒喝過一杯酒,吃過一頓飯。順子當時並不喜歡喝酒,離家去讀書的時候老阿爹勸過順子到了學令府不要喝酒,他老人家在家裏也沒有常喝,壇子裏的酒要有客人來拜訪才會舀一碗出來拉家常,順子還是地地道道的順子。最初的關係,還是淡入止水的,沒有深交。
順子偷了學令大人的兵器後沒有再去讀書,至此更是沒有和吳百通再往來過,唯一的一次交往是一次讀書的時候不會認書上的字,問過他一個字,這個是九字,但是卻記住了吳先生這個人。
順子換上了衣服去山裏放羊,農民軍除了起義外都有自己的事情做,種地的,放羊的,賣小商品的一點兒沒有落下過活兒,不一樣的是有了專門放哨的隊伍,大家一邊勞動一邊在進行反抗朝廷的行動。
順子的左仆射和右仆射都在山裏砍柴,放哨。順子在壩子裏放羊,為了順子的安全,多個下人一塊兒出了家門,聚到了一個地方。
關於左仆射和右仆射兩個稱呼的由來,起初的時候順子想定名為奴才或者丫鬟,考慮到奴才或者丫鬟的稱呼太傷人的自尊心了,和順子一塊兒起義的都是左鄰右舍,遠親近鄰,他們的心裏受不了這種壓迫。聽說古代有兩種官職,叫做左仆射和右仆射,無論是不是順子的科場的解釋,把這兩個稱呼用來作為侍衛的稱謂也未為不可。
順子在大黑山放羊,大黑山的草茂盛,起義的這幾年,順子總是去大黑山放羊,大黑山安全,隻有一條馬幫路往來,平常時候過路人隻有去戎州馱鹽巴過來賣的馱隊,清兵從來不走這一條線,加上侍衛的保護沒有危險。寂寞的時候會去大黑山放羊,高興的時候還是會去大黑山放羊,除了大黑山,順子幾乎沒有去的地方。
天剛濛濛亮,順子攆著羊從家裏出發了,順子的王城在官州,有十萬雄兵把守,距離老宅隻有五十裏路,平常時候他在關家寨裏修身養性,關家寨裏安全,隻有長沙清兵圍過來的時候才會去官州掛帥迎敵。
順子帶的侍衛有十幾個,全部在大黑山裏放哨。
羊吃自己的草,順子在路邊的石頭上用大煙杆吸煙,身份變化了就是好,順子的煙杆都變成為黃三叼大人用的大煙杆了。很多時候順子會在半夜裏無緣無故的想起黃三叼大人來,如果再次遇到黃三叼大人,順子會喊他,黃三叼大人,咱和你拿煙杆比一比可以嗎,黃三叼是一個陰陽先生,順子現在是官州大王,順子怎麼會想起他來了……不知道為什麼。
抽煙的當兒,有一個人騎著馿從馬幫路走來了,一路慢悠悠的,像是沒有吃飯,無精打采的樣子,大清早的怎麼就無精打采了,還怎麼趕路。
順子攔住馿上的人,問道,盧大人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馿上的人回答說,馬大人從北京考試回來,要回石溪鎮老家去。
順子問,考了幾科,考到功名沒有。
馿上的人回答,連考場都沒有進就結束了,馿的速度慢了,沒有趕上。
說話的當兒順子已經認出來了他是老同學吳百通。
順子說,你不是吳百通嗎,讀了三年多的書了吧,應該讀出點名堂來了。
吳百通說,你知道咱是吳百通,什麼地方見過嗎。
順子說,咱是那個關順子,你不認識咱了。
吳百通說,關順子,在學令府讀過幾個月書的那個關順子,怎麼不知道,如雷貫耳。聽說你造反了,清政府四處搜索你的行蹤呢。你在這裏放羊,難道不怕官差來抓你扒你的皮嗎。
順子說,怎麼不怕,怕極了,但是大黑山這樣大,林子茂密,咱在大黑山放羊清政府抓不住咱呀。難得見一麵,坐下來喝口酒再走,咱帶來了酒。
吳百通和順子坐在石頭上敘舊。順子抽煙他喝酒,沒有多餘的杯子,順子把袖子裏準備的小翡翠杯遞給吳先生自斟自飲,順子則一口一口吸自己的旱煙。
順子問吳百通,外麵的局勢怎麼樣,起義軍引起清廷的重點關注了嗎。
吳百通說,北京的洋人越來越多了,估計閉關鎖國的政策要土崩瓦解了,加上近來白蓮教在安徽爆發了起義,很多省都有綠林軍鬧事,老皇帝哪裏顧得上對付官州政權。
順子說,吳師兄是讀書人,懂的多,一句話就讓人茅塞頓開啊。按照局勢發展來說,咱們官州政權還是有發展前途的。
吳百通邊喝酒邊品咂,估計喜歡酒的味道。
順子趁機問他,官州政權生產的酒香,還是清政府衙門釀造的酒香。
吳百通說,咱也沒有喝過官酒,不過這杯子好,月光翡翠杯。
順子說,你喜歡就送給你,大家是老同學,不用客氣,咱家裏多的是好杯子……。
第二天吳百通拖親帶幾的來投奔順子,也要參加農民起義。
吳百通出手不凡,麵對時下的困境,提出三個戰略構想,一是整村推進步步為營,二是在周邊安插眼線,適時對周邊進行策反活動,三是點,線,麵,結合的整體戰略布局。
實施計劃還可以用惹合計,倒合計,調虎離山計,隔岸觀火計,等輔助施行。為政權的出路指明了方向。
順子認為第二個戰略構想解決了時下的厭戰情緒,既穩定了根據地,又擴展了政權。
順子拜吳百通為軍師,一個窮兮兮的書生經過熱捧,霎時間有了大富大貴的希望,怎麼會不吊在他這一隻船上呢。吳先生從此以後對順子忠心耿耿還有原因,他的家境貧寒是一個,離開了順子他不可能這麼大紅大紫,不可能這麼養尊處優。更多的原因是科舉不可能給他出路。
吳先生說,老百姓階層生而為人,背負耕耘種地,娶妻生子,建房蓋屋的責任已經夠折磨人的了。為了有一個體麵風光的樣子,還要花錢讀書,用智慧考科舉,考到功名還算幸運,沒有及第或者落草為寇難道就命懸一線,從此低人一等嗎。誠然如是,許多沒有及第之人隻能種地務農維持生活,難過上風光體麵的生活,白花花的俸祿,誰也不想呀。當老百姓,許多人甚至連媳婦也娶不上,田野裏耕耘種地消磨人生,虛度年華。農民軍已經開創了一些道路比如合格者可以去當兵,或者做生意,……多多少少改變了一部分人的命運,但是大多數人的命運還是沒有改變,大家認為大齊的改革還不夠徹底,要更大規模,更具體的改革才能改變多數人的鬱悶情緒,悲苦人生。要讓大家能夠當家做主,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地位。而不是僅僅限於書生秀才舉人有當大人的資格。
邊鎮地方廣大的老百姓,不讀書,不考秀才也可以當官啊,不讀書也可以當大人啦,大家不用為了沒有地位而愁眉苦臉,鬱鬱寡歡,愁眉不展,大齊為大家創造機會。老百姓要參與到參政議政,當家做主,公平公正的機製管理中去。
邊鎮地方最鬥誌昂揚,最有勤勞致富精神的人群,老百姓,大家的任務不隻是種地務農,娶妻生子,有錢娶妻生子的還好,沒有錢娶妻生子的寡公子哥,也要加入到政權的機製管理中去,大齊為大家爭取這一個機會。
在邊鎮地方,占人口大多數的老百姓不能僅僅有一個團丁譜,還要有一個農民軍丁壯譜,保衛勝利果實,當家做主。
年齡達到二十二歲的丁壯人員,男女不限,可均分土地,均可分配到大齊安排的相關事辦。
清廷治下,目前為止僅僅秀才舉人有資格當大人,升官發財,大齊認為,這無疑是欺負了老百姓,在大齊,要更加的深化改革,深化模式,大齊應該帶領廣大的老百姓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每一份義務和權利。
順子聽了,給吳先生說,吳先生呀,咱讓文書處給你發一個楷文,讓老百姓知道你的悠悠之心。
吳先生說,誠如是,謝齊王。
吳先生的楷文張貼出去之後,獲得了空前的好評,老百姓議論說大齊是為了老百姓才造反呀……。
順子也喜歡科舉考試,順子沒有機會參加會試,不知道相關情況。
科舉考試,曆來都被認為荼毒生靈不淺,還有那麼多的人去考,為了什麼呢,無非是升官發財幾個字,誰會為了馬革裹屍去打仗呢,偏偏時運不濟,把順子逼上梁山,奮起反抗,如果有來生,願在山裏當一輩子的放羊人。
順子最初的時候是一個農民,佃戶,安分守己的宗教信徒,為了一日三餐忙碌於土地裏,順子沒有遠大的理想,如果說有,也僅僅是過上富農的生活,為了夢裏的清平盛世,為了保住已經擁有的快樂生活,自由,財產,還是起義了。
吳先生也如此,先是不辭辛苦,爬山涉水去北京考試,馿的速度滿了沒有趕上時間,加上競爭對手強,宦官子弟多,鄉下讀書人,無論知識再豐富,總是難敵對手,即使趕上了,也考不到功名,灰溜溜回到了石溪鎮來,半路遇到了順子放羊,知道順子已經聚眾起義,占山為王,割地為疆,投靠了順子。順子還清晰的記得,吳先生投靠的那一天,早上過後一點,太陽沒有完全出來,躲在雲層裏像一個半露臉的姑娘,羞答答的玫瑰,不敢以真麵目見人。將近要到中午的時間了。順子左仆射,右仆射在大院子裏喝酒,三個人坐在一堆兒,喝的是老石溪酒。
順子問左仆射,左仆射是順子的堂弟關於生,於生你說咱農民軍能夠打退福泰勒對官州府的進攻嗎,聽說福泰勒的長沙兵戰鬥力雖然不強,卻很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咱沒有到過長沙,不了解當地的情況,拿不出辦法來呀。
關於生說,大哥不必擔心,長沙兵來一個咱們斬一個,來一對斬一雙,咱們已經有一萬來兵力了,不怕打仗。
右仆射關於明說,關於明也是他的堂弟,他們兩個並不是親兄弟,都是堂族關係。關於明說,大哥可要拿準注意,咱雖然沒有見識,不得不說咱的認識,福泰勒帶來的長沙兵可能是老北京的王牌特工,要摸透他的活路,得從北京的局勢下手。
大家邊吃菜,邊喝酒,都為了長沙兵苦惱。愁眉不展之際,吳先生來了。守衛從門外跑來報告順子,有一位吳先生要見大哥,大哥見還是不見。
順子對守衛說,你讓他等著,順子帶著兩位仆射去門外見究竟,恰是老同學吳百通先生來拜訪,順子高興的對吳先生說老同學你好,怎麼有時間來見麵,家裏沒有活兒做嗎,去了北京好幾個月,家裏一定耽誤下了不少農活,要不要派幾個兄弟去幫你。
吳先生說,咱不想幹活兒了,也要起義,咱來投靠你,你收留嗎。
順子說,老同學說得見外了,來投靠就投靠了,談收留不收留的,好像大家不是一家人了一樣。
吳先生給順子作了一個輯,對順子說,咱把全家都帶來了,一個媳婦兩個娃兒,全聽你的指揮了。
順子插著腰問吳百通,家裏的地怎麼辦,糧食收完了嗎,加入了官州起義隊伍,可要把地並入啊,這樣一來你就沒有了土地,願意嗎。吳百通說,土地房子你要都給你,反正靠它發不了財。
順子說,既然這樣,咱同意你加入隊伍,農民軍隊伍裏有安排,土地大家種,糧食大家吃,房子大家住,個人財產全部歸公後,集體統籌規劃。
吳百通說,這個消息,咱已經知道了。
順子說,那進屋去喝一杯酒,吳大嫂和娃娃們初來乍到,一塊兒吃一頓飯吧,讓兄弟們去加幾個菜。
一幫人在大院裏吃菜,喝酒談局勢,最後談到了如何對付福泰勒。
順子對吳先生說,誰能打敗福泰勒的進攻,拜他為軍師,吳先生當仁不讓,酒席間領了軍令。請纓打仗。
順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讓他帶領大家去解圍。
散席後,安排吳大嫂帶著孩子去了後山放羊,放哨,兩百隻羊三個人看管,真是難為了他們。如果遇到清兵圍剿,問路,就告訴他們是山裏放羊人,許多對付清兵的伎倆已經商量妥當了才放心讓他們離去。
官州根據地,政策是這樣的,戰時士兵家土地房屋歸隊伍所有,叫做統籌製,統籌前,對所統籌的財產實名登記,實名登記並不是為了保障相關財產的私有權,而是為了進行相關戰役的時候,所統籌的地方的士兵當主力軍能夠打勝利,士兵對自己的家鄉熟悉,打仗能運用自如。人口共公有製,以戶主為單位進行屯田,打小戰役時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參戰,打大戰的時候全民參戰,婦女兒童並入夥食團,到敵人根據地做生意,擺攤,主要以賣食物為主。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婦女兒童的前驅隊伍是大家的第一批夥食團,第二道糧草兵則是隊伍的專業夥食團。兩支人馬歸夥食團管理。
打仗勝利了,夥食團站在街巷歡迎隊伍進城。如果失敗了,能跑回來的跑回來,不能跑回來的堅守陣地,等隊伍打敗了敵人再聯絡,農民軍還安插了臥底,把能接回來的接回來。
隊伍進了城,和老百姓約法三章,公開題榜征兵,自願參加為主線,實行全城團連製,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樣樣盤空算盡。組織隊伍打另外的會戰。這就是所謂的整村推進,步步為營戰略。
接二連三攻打下三個州府,根據地起義政權就有了配合的力量。能夠運轉自如打大仗。現在的情況是僅有一個官州根據地,隊伍一萬人,人口十來萬。相對於強大的福泰勒長沙兵,力量懸殊太大了。
當是時,王聰兒在中原地方先起義,牽製了大量清兵,此外,安徽,河北,山東,四川,廣東也有不少起義軍。官州根據地還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用一句老話來說,這是東周列國演繹,十家八家隊伍大起義,不是楚漢爭霸,劉邦和項羽單槍匹馬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