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1978年12月底,大領導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之後宣布了改革開放。
也是因為這個決策,讓林汐可可以放開手大幹一場了,她給張春花和林愛國發了電報,讓夫妻兩人來首都幫她。
這事情她早在暑假回去的時候就已經跟夫妻倆說過了,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努力,夫妻兩人同意了林汐可的說法。再加上夫妻倆本來也就寵這個女兒,也不放心讓林汐可一個人在首都這地方呆著。
同時,林汐可也開始找尋合適的場地做工廠,現在大家的審美都放開了,時間越長做生意的人也越多,到時候市場這塊大餅被分割的也就越厲害,她得趁著大家還沒下手的時候開始做生意。
廖千山在裏麵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幫林汐可一起找工廠,最後找了一家麵積很大的民房,民房以2000塊的價格成交。
林汐可的積蓄因為這段時間護膚霜的暢銷多了起來,兩千塊錢不過就是她半個月的銷售額。至於買縫紉機就有些難了,她找了許多門路,又有廖千山在其中活動,總算是買到了十台縫紉機,隻是工人還沒有找到合適的。
這個時候,林汐可的攤子鋪的已經很大了,不能就這麼荒著。越發希望自己父母盡快從淮南過來幫她的忙,即便他們什麼都不幹,幫她鎮著一點場子看著工人也是很好的。
電報到了張春花和林愛國手上後,兩人沒有過多的猶豫,將林文兵托付給了林文軍和王柔看著。
隻等著在首都安家落戶後,便將小兒子接到首都去上學,至於鎮上的房子和市裏房子的房租,那也是讓林文軍代收的。
即便知道首都的學校也不是那麼好上的,要找很多關係。但汐可說過,要是能夠在首都上學的話,那麼對林文兵的好處也是巨大的。他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在首都這地方開闊眼界。
至於夫妻倆也可以擺脫老林家的糟心事,省得那些人又一次找上門來。
現在老林家的人已經知道了他們家住在哪裏,畢竟林文軍結婚的時候老林家的人都已經來過了。當時夫妻倆麵對老林家的打探,說的都是廖千山幫忙找的房子,用林汐可的獎學金買的。
這才免了一場風波。
可是大房和四房但凡有事,一缺錢就會向三房的借,有了之前的例子,夫妻倆沒借,知道不能開這個頭。
可他們這麼做,老林家的人就找到了話頭,在外麵竭盡全力地抹黑三房的人,說三房的發跡了就不認自己的家人了,不贍養老人,不出老人的醫藥費。
礙於麵子,夫妻倆意思意思地借了大房一點錢,可是大房的人不僅僅不感恩,還覺得這點錢是三房的人應該出的。至於四房的人沒有借到錢也不高興,又找三房的人借,直說三房的人偏心。
每次的錢都不少於二十塊,這兩房的人都被養叼了胃口,借錢的數目一次比一次大,林愛國早就煩得不行了,張春花這個做媳婦的更是暗地裏對林愛國擺了臉色。
現在閨女的這封電報,簡直就是及時雨啊,讓夫妻倆有了正當的理由去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