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禦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曆史傳說。說是親耕,實際上就是做做樣子。因為土地具有重大的象征意義,後代的當權者們還是願意出頭露麵做做樣子的。
在這樣一個重大的喜慶日子裏結婚,更令這家的婚事喜上加喜。於宛竹內心欣喜至極表麵上卻恬靜淡然的靜坐在她的閨房中,戀戀不舍的看著這個自己呆了二十一年的地方。這個房間是她的私密空間,隱藏著她從童年到長大的一切心事和秘密。在她的百寶箱內,始終珍藏著一個漂亮的紙鳶,看著它,於宛竹的思緒飄到了八年前。那是情竇初開的少女時節,於宛竹第一次見到了與哥哥於濤一起玩紙鳶的司馬紹等人。英俊少年司馬紹看到了於宛竹眼中的渴望,他鄭重的將這個親手做的紙鳶送給了少女於宛竹。從此司馬紹長在了於宛竹的心中,而這個紙鳶也成了於宛竹用來發呆的道具或是傾訴的對象。那紙鳶也就是於宛竹的心尖肉,誰也碰不得動不了,幹脆就成了百寶箱的壓底寶物了。
於宛竹靜靜的看著銅鏡中自己的嬌容,會心的笑了。她充滿了自信和驕傲,這是一個名滿江南的妍麗傲世的絕色,手若柔荑,膚如凝脂,顧盼以光彩,長嘯氣若蘭。憑借此等絕色,再加上琴棋書畫的不凡造詣和掌管於家的豐富經曆,於宛竹相信自己是個上的廳堂下得廚房的超能婦人,完全有能力當好司馬紹的賢內助,從而撐起了大晉朝的半邊天。這是一個權力欲極強的於宛竹,也必將成為一個獨占欲極強的婦人。然而,眼下首要的問題是,於宛竹渴望先當好一個小媳婦。於宛竹輕輕的將紅蓋頭蒙在頭上,微微閉上了眼睛,她欣慰的想象著結婚後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向往著大婚後夫唱婦隨相夫教子的美好日子。於宛竹緊緊的抱著百寶箱,笑道:“司馬紹,你隻能躺在我的懷中,你跑不掉的。”
此時的司馬紹正在長生園中一遍又一遍的來回踱步,府中的喜慶景象竟不能影響他分毫。司馬紹眉頭緊鎖,思緒不寧,時而長籲短歎,時而目光呆滯。家中仆人們自顧自的忙活著,誰也不敢上前打擾煩躁的司馬紹,生怕這個主人一時性起,再生出別的變故。
男人娶妻是一個令人無比幸福激動的時刻,尤其是娶一個美麗能幹的女子,那更是令人激動不已,這是全天下的男人都夢想的好事。司馬紹卻是躊躇了,他的心中充滿了彷徨和猶豫。說起內心的感覺,司馬紹對於宛竹抱著相當的好感,再加上和於濤的兄弟情誼,司馬紹早就把於宛竹當成自己的夫人乃至賢內助了。然而這個男人是誌在天下的一代俊傑,他的胸懷和抱負非常人可比,有朝一日,這個男人會問鼎天下,富有四海。就是這樣的一位英雄,怎會容得一個小女人左右他的燦爛人生!那不是一個大丈夫該有的氣節!
現實中的逼婚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到來。司馬紹感覺到這個婚姻的無奈,兩人之間或許從此埋下了芥蒂。或許,於宛竹和司馬紹人生軌跡就此發生了轉變。司馬紹無奈的搖了搖頭,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藏著一個模糊的影子,那便是進入他夢中的神女,那超凡的雅致,高貴的氣質,驚人的容顏,令他無數次的魂牽夢繞,無法自拔。然而司馬紹不敢跟任何人傾訴,神的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如果這也算是相思病的話,司馬紹早已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隻好表現為長籲短歎,借酒消愁。
管家張來順飛快的跑進了長生園,他大聲招呼的來回穿梭的仆人:“你們都小心點。站穩、抓牢、抱緊,打壞了東西,仔細你們的皮!”張來順來到司馬紹麵前,說道:“世子爺,千萬別再愣神,王爺都催了三四遍了,我們得出發接新娘子。時辰可是耽誤不得!”
司馬紹抬起頭看了看天,慢騰騰的說道:“早呢,你急什麼,又不是你娶!派出去接我四弟的王府侍衛回來了嗎?怎麼連個訊息也不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