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二十一章:各有所得(1 / 2)

就在江東群狼蜂擁而上的時刻,劉琨的一封信將整個局勢逆轉。這其中受益最大就是建業王司馬楨。他終於等到的他期盼的契機,等到了江東世家望族恭恭敬敬的歸順,他欣然接受了他們的登基的建議。局麵由此轉向了大好。

司馬楨壓抑著內心的狂喜,顯得非常平靜,他顫巍巍的站起來,麵臨堆著笑容,說道:“本王才疏德淺,竟得到各位的青睞,本王榮幸之至。本王心意已決,上應天時,下順民心,兩個月後舉行登基大典。諸位對本王的擁戴之功,本王銘記於心,定有回報。”

司馬楨走上前去,一個個將世家名士們扶起來,深情的說道:“承繼大位,永享太平,我們一同享受這富貴榮華。修明教,化眾生,諸位才是我江東的柱國基石。”司馬楨一席話,說的誠懇實在,也是說到了世家名士的心底。

司馬楨音調升起,用堅定的口氣說道:“登基的各項準備工作也應該開始了。眼下最重要的登基大典的籌備。本王任命溫翼為太常令,負責大典的禮製。王弼為郎中令,負責大典的布置。其餘官員皆有溫翼和王弼推薦任命即可。對了,驃騎校尉木連暖戰功卓著,本王應嘉賞與他,特超擢木連暖為羽林中郎將。年輕人虛榮心強,喜歡招搖賣弄,這建業城的執金吾也一並賞給他了。”

伏在地上溫翼和王弼驚異不小,建業王司馬楨的任命看似簡單,卻具備了極高的政治智慧,使南北士族分別得到了安撫。以溫翼為代表的江南士族繼續那光榮的教化的使命,享受無邊的富貴和安寧,成為大晉朝在江南的統治的基石。而以王弼為代表的北方士族,門生故舊遍及天下,天然擁有著政治上的優勢,當可安定國家。最令王弼驚奇的便是對木連暖的安置。羽林中郎將名義上歸郎中令管轄,卻是未來皇帝直接掌握的羽林軍的統領,在加上主管京城治安的執金吾,木連暖從此變成了司馬氏在江東的大保鏢。無論是哪個人,都喜歡相信和重用自己培養的苗子。司馬楨防範他人之心昭然若揭。王弼心中冷笑一聲:哼哼,皇帝都是一樣,誰都不相信。

王弼昏昏沉沉的從建業王府走出來,將今天發生的事情翻來覆去的捋了幾遍,北門惡戰、世子逃婚、宛竹當家、西苑舌戰、王爺登頂、任命新人,這一樁樁的事件表麵似是沒有聯係,卻又是暗中相關。於宛竹、胡子升、溫橋、錢茂才、木連暖,再加上背後的王中仁和琅琊王家,江東所有的政治力量都牽扯在其中。於宛竹、錢茂才(王中仁)機關算盡,得到實際利益的卻是木連暖,而真正能利用木連暖的卻隻有司馬氏父子。司馬楨不費吹灰之力,便搞定了江東各派係,成功承繼大統,將江南穩穩的抓到了自己手中。王弼不禁脖子後麵發涼,心中暗道:誰說司馬楨心眼少?以後可不能小看了此人。司馬氏父子都是真英雄也。司馬氏江山命數未盡,大晉朝方興未艾呀。

眾人散盡,隻剩下了江南四俠在喝酒聊天。

連暖問道:“大哥,劉琨將軍信中怎麼寫的,他是怎樣做到扭轉乾坤,力挽狂瀾的。為啥王先生一看到信就轉向了?”

司馬紹說道:“劉琨表哥沒死,已經出乎江東人士的意料之外,錢茂才之流的詭計陰謀就此破滅。王先生那是久經風雨、嗅覺敏銳的智慧之士,他雖沒有參與其中,卻是深知這些個鬼魅魍魎,隻有他出來收拾殘局了。王先生真是我們的前輩啊,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王繹笑道:“大哥,別當我麵誇我爹。我爹和二叔、三叔等人都是高深之士,心計高而城府深。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瘦三分。你先把劉琨兄長的信給我看一看。”

司馬紹將信遞給他,說道:“這裏邊多是誇耀四弟的話,你念一念,激勵一下老四的進取心。”

王繹站起來,打開書信,清了清嗓子,裝模作樣鄭重其事的念道:“世子鈞鑒,哎呀,這也有一段四處吹捧的虛言,劉琨兄長也不能免俗啊。罷了,我省了這一段。臣駐守下相,退無可退,因我身後是大晉朝的萬千士民。遍觀河北中原之地,凡胡人所到之處,城鎮毀於戰火,鄉村易為廢墟,生靈慘被塗炭,禮教遠遁他鄉。巍巍名城,煌煌聖地,無不塵煙彌漫,盡是馬羊牧場。臣若退去,淮水大地又將呈現這樣的景象。臣寧死不敢退。

我部精壯萬人,力量尚不足應對胡人一路騎兵。然而,我部接到壽春城淮水大帥王中仁將軍堅守待援的軍令後,遂下定了與下相城共存亡的決心。後來胡人的兵力增加到5萬餘,我部便陷入重圍,再也沒有突圍的機會。究其根源在於棄守壽春城的策略,導致胡人氣焰囂張。令我奇怪的是,大帥王中仁從壽春城撤退時,下相城卻沒有得到撤退的命令。我部孤軍奮戰,左翼暴露,遂被胡人包圍。王中仁率軍悄然南撤,欲將我軍喪於下相城,到底所為何故?其心可誅,其誌向卻未可知也。世子慎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