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三十三章:綠林好漢(2 / 2)

一番話說得於濤心服口服,於老三歎道:“怪不得二哥說你屬馬蜂的,那心眼從馬蜂窩裏長的,數也數不清。果不其然,一件小事被你說出個七葷八素。你說說,下一步我們該怎麼辦?”

連暖道:“大張旗鼓的跑,將祖元壽被刺殺的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的才好。然後咱倆得快點往建業跑,估計祖元壽大將軍現在已經到了西城渡口了。”

原來真正的祖元壽根本就沒在蕪湖改行陸路,而是在蕪湖登上了客船悄悄下了江東。這便是連暖的金蟬脫殼之計。這邊故作聲勢,正是為了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一身便裝荊州刺史祖元壽站住船頭,望著眼前的建業城感慨不已。天下大亂,百業凋敝,民生艱難,放眼九州,都是一樣的淒涼和破敗。惟有這江東建業城,依舊保持著繁華的盛況,隻是從這途中的見聞便可知曉。船隻一到建業江麵,來往的商旅突地多了起來,人人臉上再也沒了別處百姓的憂傷和焦慮,隻剩下了興奮與幸福。一邊高談闊論,一邊玉扇茗茶,極顯富貴風雅之象。祖元壽歎道:“江東之景致雖是豔麗,卻依稀有往日二京之影象。”

“無量天尊”,一聲道號傳來,一位長須道士出現在祖元壽麵前,行禮說道:“客官之言,難道是擔心今日之江東,會重蹈二京的覆轍嗎?”

祖元壽抬頭望去,隻見這道士穿紫色長袍,麵若銀盆,目若朗星,海下三柳長須,仙風道骨,一看便是修為極高的仙道。他抱拳說道:“道長有禮了。我隻是有所感觸而已。江山秀麗,風景如畫,百姓安居樂業,大江南北都是如此。如今中原已變了模樣,再也沒了這樣的美好。人生異變,世事無常也。”

道士慢矜矜的說道:“幾萬幾千年來,滄海桑田都變化了幾回,何況人世間。看你也是久在宦場之人,該知宦場沉浮不定,比那人世更是茫然啊。”

祖元壽奇道:“你怎麼會知道我是宦場之人,不愧是得道的高人啊。如今天下大變,九州生民都是朝不保夕,今日老夫有幸高人,道長可否指點一二?”

道士笑道:“先生謬讚也。無妨,此船尚有些時間到岸,一起談論一番也好。”

祖元壽道:“北地胡煙籠罩中原,漢家百姓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江南眼看不保,依道長之見,江東可會成為我漢人百姓的立足之地?”

道士說道:“天生萬物,自有其存亡之道。漢家其道初生,光大輝煌源遠流長。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兼收並蓄才是王道。胡不滅漢,漢不滅胡,自是相融相生,相生必會相融。凡是滅亡的族種,都是自尋死路,而不是被別人滅掉的。東南偏僻,溝汊縱橫,不是胡人喜歡生活的地方,卻正是漢人的福地,是上天留給漢人給自己醫治創傷的地方。”

祖元壽躬身行禮,說道:“聽道長一言,令我茅塞頓開。損有餘而補不足本就是上天教化眾生的道理。三代以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才是生存之道,才是我大漢民族成長壯大的必然道路。我已經老了,為了挽救天下的百姓,盡力而已,再無遺憾。”

道士還禮笑道:“你還真是有慧根的人。生死生死,有生有死,有死才有生。離死近的人反而也是離生近的人,正所謂先死先生。你知道這些,這一生便是不虛度了。無量天尊。”

船到了渡口,祖元壽的隨行衛士走上前來,說道:“大人,渡口到了,請下船。”

祖元壽招呼道士先行,道士定要推讓祖元壽先下,兩人正在互相客氣的時候,危險卻從天而降。

渡口邊不知從何處突然冒出了四個黑衣蒙麵人,身形奇快,幾個箭步之後便來到祖元壽身前,手從寬大的袖中伸出一甩,幾十隻暗器飛針迅疾的向祖元壽全身籠罩下來。

祖元壽大吃一驚,心中暗道:苦也,防不勝防啊,不意竟命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