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的災難,並沒有以老田的穿越而來、星辰改變、以及他個人的命運改變而為轉移。十月,全國性的大災難爆發,尤以西北大饑荒為最。
好在章澤龍司徒晨榮二人,已經於兩個月前趕往了陝川,老田相信這兩人的本事,特別是章澤龍,因為隻要這兩個富庶及險危之地在手,那麼就還有希望,這是章澤龍離開前留給老田的最後一句囑咐。
因此,老田也不用過多擔心局勢。
不久,果然傳來章澤龍二人的好消息,賑災安撫雖不說做得舉世無雙,但是勉強還算是穩定,朝廷充補的也是最少的兩個省份。
另外老田按照章澤龍的秘折,在朝會上使用毫不講理的霸道政策,以及與世無雙的鐵腕手段,惡狠狠地要求所有官吏,從上到下,必須徹徹底底、盡職盡責地把這次災難給賑濟好。發國難財的混蛋很多,曆來都不少,國庫本來就不怎麼充盈,老田與章澤龍都擔心這些好不容易拿出的救濟款還被貪官汙吏給貪汙了。這些可都是老子名義上的子民,老田可不願意他們在危難之時得不到自己的救助。
迫於老田三令五申地聖旨,前期的賑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麼大的災難,舉全國之力,怕是也不能全都救援完了的。加上老田畢竟沒有經驗,缺乏了對“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的深刻理解。以為就自己多次所敲的警鍾,就能夠把派出去的欽差以及地方官吏給唬住了。
沒想到還真有許多王八蛋,滅絕人性地貪汙救濟款,大肆中飽私囊,隻發很少的一部分糧食銀兩出去救濟老百姓。
當然,這些是老田根本沒有預料到也不知道的,而遠在陝川的章澤龍也是忙暈了頭,忘了提示老田派人暗中監視。因此,所謂的救濟賑災,除了信王朱由檢請命去的福建、兩廣之地,其他地方所起的作用其實不是很大。可憐了廣大災民了,要是能有一口飯吃,沒有這些貪官汙吏,在朝廷的幫助下,日子再勤勞清苦一些,倘若政策好,幾年之後至少還可以達到古代人所說的“安居樂業”,現在…哎,明末的農民起義,終究沒能幸免。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恰巧靈驗在此刻的大明王朝身上。接到大饑荒爆發的消息,派出糧食銀兩前往救濟的一批欽差不久,後金皇太極攻打蒙古林丹汗並且戰勝的消息傳來,林丹汗以及其弟和其他部下戰敗後逃往到察哈爾邊界去了。
這對此時的大明王朝來說,無疑是個雪上加霜的壞消息。蒙古戰敗,就意味著大明朝從1617年開始的拉攏蒙古以牽製後金的戰略已經破產,現在這個問題就有夠抽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