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中華民族最忠誠的衛隊 ——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建軍70周年紀念(1 / 3)

中華民族最忠誠的衛隊

——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建軍70周年紀念

在浩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曆史中,曾經誕生過很多功勳卓著的戰鬥部隊,他們為新生的共和國出生入死,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涕的英雄壯舉。

大名鼎鼎的解放軍萬歲軍、王牌中的王牌、甲等中的甲等——解放軍第38軍。

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軍、葉挺獨立團、紅軍之祖——第54軍。

黑土地的王牌、東野第一尖刀——第39軍。

山東老八路、最強攻擊王牌——第27軍。

常勝將軍的常勝軍、不敗王牌——第20軍。

……

他們作為中華之矛盾,將永遠成為中國人民最強的依托,然而凡事總有意外,就像當年不可一世的侵華日軍當中也有大阪第4師團這等異類,解放軍當中同樣也有一支與眾不同的英雄部隊,那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0軍,隸屬雲南滇軍軍係。

清光緒34年,公元1908年,在蒙古鑲藍旗巴嶽特氏錫良的督辦下,新軍第19鎮正式組建,同時錫良針對舊時雲南地方軍隊的弊端進行整頓,同陳宦、胡景伊、張毅等人共同創辦了享譽中國近代史的雲南講武堂,日後共和國號稱紅軍之父的開國功勳朱德元帥既在該講武堂就讀。

第19鎮組建之後,錫良任命崔祥奎為統製,下轄兩協,每協兩標,每標3營,每營官兵536人,加上鎮直屬第十九炮兵標、馬標、工程營、輜重營、機關槍營、陸軍警察營、軍樂隊等,全鎮官兵1.09萬人,至此,新建陸軍第19鎮正式成立,同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在雲南河口發動起義,錫良奉命親自督率新軍第19鎮前往鎮壓,隨後起義失敗。

辛亥革命後,宣統帝宣布遜位,時任熱河都統的錫良即告病修養,在家中臥病的六年中,錫良始終拒絕服藥醫治,最終於1917年辭世,終年66歲,賜諡“文誠”,成就了其不食周粟的忠義氣節。

辛亥革命後,唐繼堯利用先後任貴州都督、雲南都督的機會,逐步控製和統一了全部滇軍,1915年,滇軍又稱“雲南護國軍”。

滇軍中80%的官士兵均為雲南人,其中絕大多數將領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士兵大多都是少數民族,主要是彝族、白族。

護國護法戰爭:

1911年11月,為響應革命軍北伐,雲南軍政府組建1個師,軍務部總長韓建鋒任師長,劉存厚為總參,並配屬炮兵兩個中隊,以北伐名義進入四川並控製了自貢地區。

滇軍入川後,四川當局一再要求滇軍北伐,離開四川,於是蔡鍔3月5日下達回師命令。

1912年1月27日,蔡鍔任命唐繼堯為司令 ,率滇軍三千入黔北伐,唐繼堯在率軍抵達貴陽後,即分頭占領各高地和各要害地區,並聯合黔軍劉顯世、胡錦崇所部於1912年3月3日向貴州軍政府發動了突然襲擊,僅一日之戰就完全控製了貴陽局勢,隨後改組軍政府,唐繼堯任貴州都督 。

1912年,西藏達賴喇麻利用中央政府更迭之際,在英、印當局支持下,發動叛亂,圍攻拉薩、日喀則、江孜的川軍。

蔡鍔委任參謀廳總長殷承琳為西征軍司令官,率援藏滇軍於8月19日抵麗江,然後分左、右兩個縱隊向西藏進軍。滇軍兩戰皆捷,10月底,三路滇軍直抵瓷水,而後攻占琵水關,滇川邊境穩定,入藏滇軍於12月10日撤回昆明。

1913年10月,蔡鍔調往北京,雲南都督一職,蔡鍔力薦唐繼堯繼任,獲得袁世凱批準,11月,唐繼堯率部回滇任都督,掌握了雲南軍政大權,控製了全部滇軍。

1915年12月25日,唐繼堯等聯名發出二次通電,宣布雲南即日起獨立,護國戰爭爆發。

雲南宣布護國起義後,決定蔡鍔、羅佩金率第1軍入川;李烈鈞、何國鈞、陳珧率第2軍直趨南寧,爾後分師進擊湘粵;唐繼堯率第3軍東出貴州取武漢;李友勳率部經會理、寧遠,進取成都,進軍福建,浙江的軍隊取守勢,進攻陝西,甘肅的部隊相機威脅袁軍右側,然後主力從武漢向北推進。

1917年8月25日至9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會議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進入了“護法時期”。唐繼堯拒就元帥之職,把滇軍改為“靖國軍“,擴編為8個軍,將其中4個軍開赴四川討伐劉存厚。

隨後滇軍在四川戰敗,北洋軍攻占重慶,顧品珍率滇軍第1軍及耿金錫、李友勳兩個旅攻克重慶,北洋軍退出四川。

12月4日,滇黔聯軍進入重慶,向川南進擊,於12月14日占領瀘州。

12月21日,川軍熊克武、但懋辛、石青陽等通電加入靖國聯軍,推舉熊克武為四川靖國各軍總司令,並推舉唐繼堯為“滇川黔靖國聯軍”總司令。

1918年1月9日,熊克武召集川、滇、黔靖國各軍將領在重慶開會,決定兵分三路,直取成都。2月20日,三省聯軍攻入成都,劉存厚等部退往陝南漢中地區。至此,唐繼堯以奪取和控製四川為目標的靖國戰爭基本結束。唐繼堯為了牢固地控製四川,並進一步向陝西、湖北擴張,便以商討北伐為名,決定於1918年9月在重慶召開川、滇、黔、鄂、豫五省聯軍會議,並就任“五省聯軍總司令”職。

因為唐繼堯的壓迫引起了川軍的不滿,因此川軍將領決定武裝反對唐繼堯的統治,雙方爆發了戰爭,史稱“靖川之戰”。

到10月3日,滇軍戰敗,其殘部退出了四川。

1916年,進占廣東的雲南護國第二軍改編為駐粵滇軍,滇軍以將領張開儒、方聲濤為首駐紮廣東,分別被唐繼堯編為滇軍第三師、第四師。

1917年春夏間,段祺瑞以武力威逼國會、驅逐總統,孫中山發出護法號召。駐粵滇軍將領張開儒於6月11日及時發表通電,指出:“欲保障共和,必先保障國會”,要求西南各省“速興義師,大張天討,以全力擁護國會”,駐粵滇軍支持護法運動的態度與滇係首領唐繼堯的態度發生衝突。

唐便以雲南督軍身份,下令免去張的滇軍第三師師長職務,這一做法激起了駐粵滇軍內部的分化,駐粵滇軍中的革命民主派反對撤換張開儒,要求唐繼堯“收回成命”。

桂係和政學係用突襲方式強行剝奪張的兵權,逮捕張開儒,槍殺崔文藻,派兵洗劫軍政府陸軍部機關。

1920年2月10日,唐繼堯正式下令免去李根源的軍長之職時,李根源拉攏部分滇軍軍官、依靠桂係莫榮新的武力保護,抗拒新任滇軍總司令李烈鈞接任。

桂係岑春煊、莫榮新以軍政府主席和粵督名義,命李根源繼續統率滇軍,結果導致駐粵滇軍內部分化出來的兩派發生了激戰,互相火拚。

此後,駐粵滇軍正式分裂為對立的兩個部分,李烈鈞、朱培德等人率領擁唐滇軍戰後退入湘南,該部約占駐粵滇軍的五分之三。擁護李根源的滇軍約占五分之二,在桂係的卵翼下改編為“海疆軍”,後被響應孫中山護法號召的陳炯明粵軍消滅 。

1921年,駐川滇軍被川軍打敗撤離四川後,2月6日發生了駐川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一舉驅逐唐繼堯下台的事變,事變後滇軍分裂為擁顧派和擁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