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會教育子女。丈夫在外忙著賺錢,教育子女的責任當然也寄望在太太身上。一個賢妻良母,當然能對子女施以正當的教育,但現在有一些母親,自己做人都有所欠缺,怎麼能教育子女呢?子女從小應該學習守規矩,懂禮貌,遊戲玩樂都要有節製,生活作息要正常。可是有的母親隻忙於找朋友逛街、打牌,疏於照顧、教育兒女,一旦兒女行為出現問題,丈夫當然就會責怪妻子不善於教養兒女了。
五、不肯善待親朋。夫妻結婚,也等於把兩個家族結合在一起,男女雙方都各有家人、親屬。有時丈夫忽略了女方的親朋好友,妻子會發出怨言;同樣地,男方的親人朋友,妻子如果不能善待,丈夫也會感到為難,甚至怨怪太太心量不夠大,夫妻因此時生齟齬,怨怪不斷,這樣的家庭怎麼能幸福快樂呢?
六、不知勤儉持家。男人賺錢,每個月的薪水有限,有的主婦不善持家,不懂量入為出,隻是貪慕虛榮,好逛百貨公司,好買名牌,整天隻知打扮自己,完全不懂丈夫賺錢的辛苦,使得靠薪水維持生計的丈夫,每日心驚膽戰,甚至被逼得貪汙,侵占公款,因此走上不歸路。如此家庭,怎麼能幸福平安呢?所以男人的心,女人不能不知。
·佛光菜根譚·
時刻見人不是,此即種下諸惡之根苗;
時刻見己之非,此乃廣開萬善之門戶。
時刻責怪別人,必定自己有諸多錯失;
時刻檢討己過,必能獲得別人的歡喜。
家庭暴力
有夫妻在吵架,丈夫吼著要殺人,妻子也不甘示弱地喊:“你殺呀!”仙崖禪師見狀,幫腔大叫:“快來看哦,要殺人了!”路人責問:“夫妻吵架,幹你何事?”仙崖禪師答:“怎不幹我事!若殺死了人,便要找我誦經。”此時那對夫妻反而不吵了,仙崖禪師於是借機開示夫妻相處之道,化解了爭端。
一個家庭裏不管是男人大打出手,或是女人河東獅吼,都是家庭的不幸,家庭暴力最後往往導致悲劇收場,例如妻子受不了虐待憤而殺夫,或是丈夫虐待妻子致死。最可怕的是在家庭暴力下長大的兒童,身心不平衡,人格不健全,日後可能成為另一個施暴的問題人物。
如何才能化解家庭暴力?正本清源之道是家庭裏的每一個分子對家人的愛要寬容、體諒、升華,懂得互相尊重與包容。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織,是人生的避風港,是最安全、最溫馨的地方。佛教經典裏有指導男性如何為人丈夫的《善生經》和指導女性如何為人妻子的《玉耶女經》,都記載著男人要懂得愛護妻子才可名為男人,女人要知道敬事丈夫才可名為女人。
例如,妻子要身兼母婦、臣婦、婢婦、夫婦、妹婦之職,要把先生當成孩子一樣疼愛,當成君王一樣敬重,當成主人一樣順從,像夫婦一樣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樣相互提攜。而丈夫要當君子般憐惜妻子,當英雄般保護妻子,當勞工般為妻子服務,當禪者般給家庭歡笑幽默,要實際負起養活家庭的責任。
一個家庭如果夫妻雙方個性不合,無法一起生活,甚至演變成家庭暴力,到底可不可以離婚呢?站在人間佛教的立場來看,當然希望大家能組織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但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基本上佛教並不讚成離婚,但是如果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也要好聚好散,畢竟人和人之間,適性者同居。如果人心、人情到了水火不兼容的地步,還是讓它水歸水,火歸火,勉強在一起,不如彼此好聚好散。
現代很多青年男女,雖然離婚了,彼此還是朋友,我覺得這總比演變到最後成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來得好,因為男人和女人是構成社會的兩大元素,男女之間彼此敬重,互相成就對方,社會才能更和諧快樂,世界才會更可愛完美!
·佛光菜根譚·
人性的尊嚴,來自互敬、互愛;
人我的敬愛,來自共信、共賴。
法入家門
看過一篇報道,在美國社會裏,每天所發生的暴力就屬家庭最多。全美國有1/5的謀殺案件來自親屬之間,其中有一半的殺人犯是自己的配偶;每年有750萬以上的夫婦經曆過暴力傷害;警員的執勤傷害,以處理家庭糾紛時為最多。事實上,因為“家醜不外揚”的心態,許多家暴事件隱藏在黑暗的角落,因此,估計家暴受害者,及社會所付出的實際成本,都遠遠超過這些數字。現在有不少家庭已成人間地獄,是許多人思之色變,避之唯恐不及的魔窟。
看到這些事件與統計,不禁令人要憂心忡忡地問:這是怎樣的社會、怎樣的家園啊?政治、環境的不安定,造成產業外移、經濟衰退、失業率節節升高。被迫退出職場、喪失經濟能力的人,陷入憂鬱、悲憤的困境;在職場上的人,因競爭多、壓力大而焦慮不安,於是他們這些負麵情緒,或以吸毒來麻醉,或以酗酒來澆灌,反射到家裏的,便是爭吵、暴力的惡劣行為了。夫妻反目,直接受害者自然是孩子,孩子往往是雙親情緒發泄的對象。當時目睹暴力行為,承受肢體和心靈傷害,長大後就有樣學樣,成為施虐他人的加害者。我們看到青少年反社會的人格表現,如逃學、欺侮弱小同學、淩虐動物,甚至結黨成派、燒殺擄掠、為非作歹,都是在家庭裏種下的種子,這樣的種子長大怎能開出好花、結出好果呢?
“罪福響應,如影隨形”,如此惡質世代的循環,不隻浪費龐大的社會成本,更讓我們生存的環境處處彌漫著煙硝暴戾之氣。過去中國人視家庭暴力為“家務事”,當事人有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隱忍心態;街坊鄰居、親戚朋友也認為夫妻是“床頭吵架床尾和”;警察、法官的觀念則是“法不入家門”“清官難斷家務事”。台灣從1999年開始實施《家庭暴力防治法》後,已是“法入家門,家暴即犯罪”,為受暴者提供了一把有力的保護傘。台灣各縣市都設有“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會上也有與家暴相關的服務機構,如“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都能提供谘商、輔導,協助受害者依循刑事及民事法律途徑來尋求救濟和保護。
家暴不論來自配偶、長輩或手足,受害者要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保護自身及孩子不受傷害。同時,我們也應該學習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的大悲精神,主動關心,提供保護的管道,並幫助受害者走出家暴的夢魘。
不過,預防重於治療,任何對策、法律終非究竟之道,正本清源應該從心理建設及情緒管理下手。夫妻來自不同家庭,個性、習慣、觀念不同是難免的,但既然結成夫妻,“背親向疏,永離所生”,就應該“恩愛親昵,同心異形;尊奉敬慎,無驕慢情”(《佛說玉耶女經》)。彼此好好珍惜“百年修得共枕眠”的因緣,相親相愛,相互體諒、尊重。而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怎能不疼愛憐惜呢?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身心健康地長大,是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心情煩悶、情緒低潮的時候,許多人喜歡“一醉解千愁”,其實借酒澆愁愁更愁,而且酗酒會導致“父失禮,母失慈,子凶逆,孝道敗,夫失信,婦奢淫,九族諍,財產耗”(《佛說八師經》)。佛教將“不飲酒”列為五戒之一,即因酒能亂性,讓人失去理智,做出諸多傷天害理之事。所以遇到困境時,要懂得尋找正當的疏通解壓方法,如運動、聽音樂、到郊外散散心,或找善知識傾訴等。
正信的宗教能導人向善,讓心情恢複平靜。我們可以從佛教經典中明白世間的因緣果報,可以在念佛中得到清淨與歡喜。《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言:“眾生心躁動,猶如旋火輪,若欲止息時,無過修靜慮。”借由禪坐的止觀雙修,煩躁剛烈的心,也會逐漸寧靜柔軟下來。人間佛教重視家庭的美滿幸福,我們鼓勵夫妻從信仰中淨化心靈,並且夫妻有了共同的信仰、話題和興趣,更能促進彼此感情的和諧。
·佛光菜根譚·
人人做警察,伸張公理,提倡正義;
人人做義工,守望相助,相互扶持;
人人做善人,服務奉獻,勸人為善;
人人做良民,奉公守法,盡忠職守。
已婚男女相處
由於時代的變遷,現代社會不但男女工作機會平等,交友機會也平等,因此常見一些同在一個公司上班的男女同事,由於日久生情,發展成為男女朋友。如果是男未婚、女未嫁,男女交往當然樂觀其成,萬一男女雙方都已有了家室,則容易發展出婚外情,自然不是好事。
已婚男女相處,有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茲提供七法作為參考:
第一,夫妻以外的男女朋友,不要“一對一”相處。也就是不要單獨外出,或是單獨共處一室,以避免別人說閑話。
第二,不可擠眉弄眼。因為雙方既然都已各有婚姻,彼此既不是戀人,也不是夫妻,就不要眉目傳情,否則互相擠眉弄眼,不但有失莊重,而且引人遐思。
第三,不能輕浮地打情罵俏。一旦次數多了就會成為習慣,而且一次開玩笑,兩次開玩笑,之後就會得寸進尺,所以要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