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婆媳似母女。婆婆看媳婦,不要把她當成是外來的人,既然同為一家人,應該把她當成女兒一樣。媳婦看婆婆,也不要認為她是跟你爭奪男人的人,她是你所愛的丈夫的母親,自然也應該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一樣。如果彼此能以母女相待,婆媳怎麼會成為仇敵呢?

二、婆媳像朋友。婆媳之間要有善緣相處,最好的方法就是:婆婆把媳婦當成小友,媳婦把婆婆當成老友,老少之間像忘年之交。婆婆時常找媳婦談心憶舊,媳婦經常向婆婆請示問道;婆婆體貼媳婦工作的辛勞,媳婦關心婆婆長年的辛苦。婆媳彼此都是女人,再說婆婆也曾經為人媳婦,媳婦將來也要為人婆婆,因此彼此應該相互體諒,相互關心,有了互相設想的心,自然能融洽相處。

三、婆媳如師生。婆媳相處,能像母女最好,不然能像朋友也不錯,再不然就要像“師生”——婆婆是老師,媳婦是學生。婆婆既然是老師,對學生就要愛護有加;媳婦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尊敬婆婆如老師。師生一向都是善緣友好,婆媳能像師生,自然不會互不相容了。

四、婆媳是婆媳。媳婦不是女兒,既然不是女兒,就應該把她當成晚輩來教導、幫助、包容;婆婆不是媽媽,既然不是媽媽,就應以對待長輩之禮來親近、尊敬、讚美,主動跟婆婆融和交心,訴說家常,共商家事。如此還會有什麼婆媳問題呢?

前編譯館館長趙麗雲女士說“婆媳之間要跳探戈”,萬一婆媳之間連探戈都不能跳了,那就隻好分家,免得讓男人像夾心餅幹一樣,難以做人。

·佛光菜根譚·

對父母的慈悲是孝,對親人的慈悲是愛,

對師友的慈悲是義,對眾生的慈悲是仁。

婆媳關係(二)

有一個信徒到寺院拜佛,知客師招呼過後,隨即對身旁的老和尚說:“有信徒來了,請上茶!”不到兩分鍾,又對老和尚說,“佛桌上的香灰要記得擦拭幹淨!”“拜台上的盆花別忘了澆水呀!”“中午別忘了留信徒吃飯!”隻見老和尚在年輕的知客師指揮下,一下子忙東,一下子忙西。信徒終於忍不住好奇地問老和尚:“他是你什麼人?怎麼總是叫你做這做那的呢?”老和尚得意地說:“他是我徒弟呀!我有這樣能幹的徒弟是我的福氣,信徒來時他隻要我倒茶,並不要我講話;他隻要我留信徒吃飯,並沒有要我燒飯。平時寺裏的一切都是他在計劃,省了我很多辛苦呢!”信徒不解,再問:“不知你們是老的大,還是小的大?”老和尚說:“當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婆媳之間的糾葛,是自古以來中國社會和家庭的重要問題。有的婆媳親如母女,相處得水乳交融;有的婆媳則勢如水火,彼此互不相容。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實在是一門大學問。

對中國人而言,結婚不隻是男女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族的聯姻。以前的男人娶妻會說娶“一房媳婦”,於是娶過來的媳婦除了負責家務、相夫教子,更需服侍公婆。唐朝詩人王建的《新嫁娘》絕句:“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即傳神道盡新婦小心翼翼侍候公婆的心情。不過,造成媳婦困擾、痛苦的,很少是來自異性的公公、伯叔,大多來自同性妯娌、小姑的排擠,及婆婆的挑剔、虐待,而等到“多年媳婦熬成婆”之後,自己又成為挑剔虐待別人女兒的婆婆了,一代一代如此輪回。

這種女性姻親的相斥情結極為複雜,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是描述婆媳問題的典型例子。東漢末年,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娶劉蘭芝為妻,夫妻感情甚篤,但焦母不喜歡這個媳婦,百般刁難。雖然劉蘭芝美麗聰慧,善良勤勞,“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且遵循禮教,“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最後還是被遣返娘家,造成了夫妻雙雙殉情的悲劇。而宋朝詩人陸遊和妻子唐婉的甜蜜婚姻也被母親強行拆散,他著名的《釵頭鳳》一詞中有著對此婚姻下場的悲傷、幽怨、無奈和不滿。

從古至今,因婆媳不合而造成的家庭悲劇時有所聞。佛陀時代,有位大護法須達長者,他有七個兒子,前六個兒媳都很賢淑孝順,唯有最小的媳婦玉耶雖然天姿國色,卻驕奢傲慢,嫁進門之後,對丈夫、公婆皆蠻橫無理,不孝敬,給家庭帶來許多紛爭。須達長者苦惱不已,隻好請佛陀教化這位頑劣的媳婦。佛陀於是告訴玉耶,如何才是真正的美女,以及為人妻、為人媳應有之道。關於孝順侍奉公婆方麵,佛陀說為人媳婦要做到五點:“一者,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所有美膳莫自向口,先進姑嫜夫主;二者,看視家物,莫令漏失;三者,慎其口語,忍辱少嗔;四者,矜莊誡慎,恒恐不及;五者,一心恭孝姑嫜夫主,使有善名,親族歡喜,為人所譽。”聽了佛陀的教誨,玉耶慚愧懺悔,從此成為賢惠的妻子、媳婦,整個家庭恢複了過去的和樂美滿。

我覺得婆媳關係如跳探戈,要懂得你進我退,我進你退。如果兩個人的腳步同時前進,就會踩到對方;如果兩個人同時後退,這一支舞就跳不下去了。所以,婆媳之間要懂得互相禮讓與讚美,才能和諧相處。對於婆媳關係,我總結了四種層次:

第一等,婆媳如母女親密。別人家的女兒成為自己家的媳婦,便是一家人,婆婆視之為親生女兒一般,以體諒的心、關懷的情來對待她。做媳婦的也視婆婆為母親一般侍奉、體貼、關心,偶爾對婆婆撒嬌,時時找婆婆聊天,談談工作,談談心事。像這樣如母女般親密的婆媳關係,是第一等的。

第二等,婆媳如朋友尊重。婆媳之間如朋友般,以同理心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的辛勞,互相尊重包容,並給予彼此生活的空間,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能適時做好溝通。如朋友般的婆媳,仍然能和諧相處。

第三等,婆媳如賓主客氣。婆媳好比主人與客人,彼此客氣,有禮貌,既不鬥氣,也不會互相看不順眼。隻要有事出遠門,能告知去處;從外地回家,能帶個小禮物,也還可以和平相處。

第四等,婆媳如冤家相聚。這種婆媳關係是最差勁的,有的婆婆把媳婦當成冤家對頭,認為是來搶兒子、搶家產、搶當家的;做媳婦的則不勤快,隻會發號施令,整天跟婆婆計較、鬥嘴,或是經常在先生麵前數落婆婆的不好,讓身為丈夫、兒子的,夾在婆媳之間難以做人。曾國藩說:“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屬於冤家對頭的婆媳,要引以為戒。

家庭是生命的延續,也是道德的傳承,如果婆媳之間不能好好相處,如何發揮家庭的功用?婆媳之間應該凡事往好處想,相互信賴,彼此尊重,共同來營建幸福美滿的家庭。

·佛光菜根譚·

對長輩:多聽話,少講話,能得歡心,能多領悟;

對晚輩:多身教,少言教,能收默化,能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