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女的教養(3 / 3)

道德具有維係國家綱紀、保護社會人民生活安全的功用。有規則的是道德,好比汽車有車道、火車有軌道、飛機有航道,一旦偏離則後果不堪設想。為人處世亦是如此,雖要圓融通達,但是更要以因果為規則,正規正矩,才不會喪失人格道德。

有仁義的、有正義的、有忠義的,所謂“四維八德”即是道德。“仁”字由“人”和“二”組合而成,意思是心中要有別人,不能隻有自己。我們要反省自己,心中有人嗎?有父母、有師長嗎?有苦難的眾生嗎?有道德的人,凡事都是大眾第一,自己第二。

再者,能向上的是道德。有道德的人不是弱者;有道德的人,做起事來努力不懈、精益求精,不會有始無終,這種奮發飛揚的態度就是道德。

此外,能升華的是道德。一個人光求知識的進步是不夠的,應該要求人格要能升華,信心升華、觀念升華、人我升華就是道德。比方過去做一小時的義工,現在能做兩小時;過去布施給人五塊錢,現在能給人十塊錢;過去和人見麵隻是點個頭,現在不但點頭還會微笑。待人好,人格提升就是道德。

同理,不道德的行為,小則影響自己處世的態度,大則侵犯別人的權益,但是人往往不容易察覺。不道德的行為如:說理而不認錯,怪人而不自責,無恥而不反省,愚昧而不自知。

常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隻管說理,譬如吩咐的事情沒有做好,推說是時間不夠;打破東西,不願承認自己的冒失,卻責怪東西沒放好。心裏頭總是覺得別人不好、東西不好,自己才是對的。不肯認錯就不能改正,如何能夠進步呢?

所謂“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老是說別人不對的人,必定是自己本身有問題,才會引發外在的問題;如果自己做得好,人家自然會感受到你好。

《佛遺教經》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一個人要有慚愧心、羞恥心,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不夠慈悲、不夠容忍,才能提升道德水平。世間最可怕的是愚癡、不明理,凡事不應自滿,不要自以為是,“明白自己”才有成功的希望。

一個人有錢,別人不一定認為你是好人;一個人有權勢,別人也不一定認為你是好人;反而一個人有道德,別人就會說你是好人。所以,建立道德觀很要緊,比獲得獎狀、擁有財富更重要。青少年應該建立誠信、榮譽、和平、正派的道德觀。尤其世間以正為本,行得正,做得正,有正念,人格修養才能升華。

青少年要建立道德觀念,樹立為人處世的君子風範;倘若一個人沒有品德,不懂得修德,不能贏得人家的信任,那麼做人就失敗了。

·佛光菜根譚·

唯有真誠懺悔,不斷改過,

才能進德修業,日新又新;

唯有謙衝自牧,尊重他人,

才能團結合作,共成美事。

青少年的情緒

我童年出家時,每當不會背書或做錯一點事,就會被罰跪香或拜佛,當時心想:拜佛不是很神聖的事嗎?為什麼會是處罰呢?以後大家不是都不愛拜佛了嗎?後來,我建立佛光山,創設沙彌學園,因為沙彌年紀小,很頑皮搗蛋,糾察老師也罰他們跪香、拜佛。我知道以後,連說:“不可!不可!”老師問:“不然,要如何處理呢?”我說:“罰他們睡覺,不準拜佛,尤其不準他們參加早晚課誦。”“那不是正中了他們的心意嗎?如果這樣做,他們豈不是變得越來越沒有道氣了嗎?”我說:“不會的,因為孩子們雖然睡在床上,但鍾鼓梵唄聲卻曆曆入耳,哪裏會睡得著?何況當他們看到同學都可以上殿,而自己卻不能參加,他們心裏會了解,睡覺是被處罰的,拜佛是光榮無比的。他自然就會生起慚愧心,改過遷善。教人,先要從人情上著手,才能再進一步談到法情;先要去尊重他們,才能培養他們的榮譽感。”這個方法實行了半年以後,沙彌們果真變得自動自發。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一旦對事情感到不滿或遭受壓力無法突破,容易以自我傷害的方式來發泄情緒。青少年要如何適度發泄情緒,父母、師長又當如何教育學生、子女,才不會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礙?

有人說情緒失調等問題,是由於壓力太大所造成,其實不能把這些情況完全歸罪於壓力。我幼年在叢林出家,接受嚴苛的教育,也沒有躁鬱症、憂鬱症啊!即使是苦不堪言,還是要忍耐。說實在的,這個時代就是太自由、太開放,有了胡思亂想的空間和機會,才會造成這麼多精神疾病的問題。

打開報紙、電視,幾乎都是社會亂象的報道,沒有深度、沒有道德、沒有善美的社會,怎麼會不引發精神疾病呢?世界衛生組織已公布,憂鬱症是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社會進步,不但沒有帶來快樂,卻增加了人們精神上的壓力,令人聞之不勝唏噓。

麵對生活中的一切,人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表現,倘若長期壓抑,有時會因為心理負擔過重,造成身心上的某些障礙,因此,適度的發泄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年輕氣盛,又多愁善感,一旦遭受壓力無法突破,容易以不當的方式來宣泄,因此,更加需要給予情緒上的引導。

為了避免因為情緒失控而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借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比方散步、唱歌、運動、爬山、聽音樂、學舞蹈、戲劇表演、投入工作、結交善知識、訓練各種技能、學習語言等,以沉澱紛亂的心靈。或是改變想法,正向思考,帶著積極向上的活力麵對發生的困難;內在向上的能量,也能平衡不愉快的情緒。甚至培養幽默感,適時地解除緊繃的狀態,也能舒緩壓力。

在心理調適上,青少年應該做好自己,不要常常與人比較、計較。老是希求“自己樣樣出色、樣樣比人好”的人生,一旦無法如願,內心就會感到空虛、無力。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生活才能安然自在。

人有情緒是正常的,過度的情緒反應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麵對青少年的壓力,為人父母、師長者,應該給予適當的協助,在快樂環境中長大的小孩,才能有健全的身心。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更要避免消極的勸阻,改以鼓勵代替責備,以慈愛代替嗬罵,以關懷代替放縱,以同事代替隔閡。

青少年血氣方剛,過於責罵他,會產生叛逆心理:“反正你認為我壞,我就壞到底吧!”所以,對於青少年的缺點要多包容,以鼓勵來勸勉向上。例如:“啊!你今天隻挑了三擔水,這麼少,真沒用啊!”這樣講話容易使人產生挫敗感,換句話說:“啊!真好,今天挑三擔水,假如明天再增加一擔,那就更好了。”如此,能激勵他奮發向上。

父母打小孩,老師打學生,是因為已經沒有辦法,才會出此下策,其實不打罵小孩並不表示不關心。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良寬禪師對翻牆夜遊的沙彌不怒不火,隻是叮嚀:“夜深露重,小心著涼。”從此沙彌被感化而不再夜遊,所以用愛才能贏得愛。

當然,父母也不能過度放縱孩子,否則會造成他為所欲為的行為;但也不能過分威權,否則會讓子女產生敵意。青少年時期最需要的是關懷。例如海倫·凱勒自小殘疾,曾因別人不懂自己的表達,一度情緒暴戾,但是在老師的關懷之下,改變了她的一生,使她日後成為舉世聞名的偉大人物。

另外,現代教育當注重“同事攝”,老師和學生相處要能打成一片,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在同一個模式中成長,要能讓他們在不同中各自發揮所長,在不同中互相包容。讓學生覺得你了解他們,而不是拂逆他們,讓學生覺得你很體貼,值得信任,他們自然就能接受你的教導,也就能避免彼此的隔閡。

總而言之,對於青少年的情緒反應,除了為人父母、師長應多予關心,青少年本身也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情緒出路,以確保能盡速遠離煩惱的旋渦。

·佛光菜根譚·

勤奮不故意拖延,忍耐不顧忌怯弱,

勇敢不過度自責,放下不計較得失。

新時代的青少年(一)

處在媒體科技發達、網際網絡興盛的時代,青少年看電視、上網的行為已愈來愈普遍。青少年時期正是人格塑造的時候,模仿力也最強,倘若自我約束力差,又不擅於選擇好的節目,恐怕會在暴力、色情等內容的潛移默化之下,造成身心的不健全,促使不良行為發生。

新時代的青少年比起上一代人的成長環境,他們的物質條件更為優厚,生活方式更為自由開放,能參與的活動也較多元化,因此更要慎選休閑活動,評估活動本身的價值和利益,才能增益心智、增上品德。一個健康的休閑活動,要以不傷己、不傷人為原則。青少年時期喜歡追求新鮮刺激,好比飆車,雖然可以享受快感,卻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不但危害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所產生的噪音也會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安寧。另外,休閑活動的選擇還要顧及金錢上的負擔,不因個人的喜好而隨意浪費父母的血汗錢。

為能增加生活經驗的廣度和深度,青少年須做多元化的學習,除課堂上的知識吸收,通過廣泛的活動參與,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結合也是必要的。現在許多學校、機關團體舉辦遊學團,利用寒暑假帶領年輕學子到海外做短期語文學習及生活體驗。倘若家庭經濟許可,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增廣見聞、開闊眼界;或者參加讀書會、上圖書館閱讀,以豐富心靈的廣度。

體能性活動如散步、慢跑、打球等,不僅可以鍛煉體魄,也能增加恒心和耐力。運動一旦成為專長,甚至還能為國爭光。此外,登山、郊遊、多接觸大自然等,也能開闊心胸。

才藝性活動如學習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能陶冶性情,穩定心誌。寫作、撰述,能幫助我們厘清思緒,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對烹飪有興趣的可以趁著假日空當精益求精,一旦學精了成為技能,將來還能為社會所用。所謂“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廣為學習,提早為日後的社會需求做準備。

服務性活動,如到各個機關、團體擔任義工,能培養服務的熱誠;到醫院、育幼院、老人之家等慈善機構關懷慰問,能增加慈悲心和信心。

除了動態的活動,靜態的禪坐、靜修也有助於修身養性,集中注意力,能使頭腦更靈活,提高讀書的效率。不僅身心能得調適,更可開闊心胸,享受空無、寂靜的禪悅。

有些青少年認為放假就是自由的開始,平時在家裏要被父母管,在學校裏要被老師管,好不容易有了假期終於可以獲得自由,可以不顧一切地玩樂。其實,現階段雖然自由,但長大以後不一定就能自由,因為所學有限,將來的成就也就有限。要想獲得成就,趁年輕的時候就要打好基礎,好比植樹、種花,要將根往下紮深,一旦遭受風吹雨打才能承受得住。人的一生,基本的教育、技能、道德、觀念大多是在青少年時期養成的,學會善用假日時間,放鬆身心、增廣見聞非常重要,能掌握時間的人才能擁有成功人生。

·佛光菜根譚·

少年要有禮讚生命的感恩,

青年要有自覺信念的價值,

壯年要有活水源頭的精進,

老年要有歡喜生活的平靜。

新時代的青少年(二)

許多年輕人在虛擬世界裏找到了各種需求,但也衍生出社會問題,例如網絡援交、性侵害、詐騙等事件時有發生,甚至有個美國年輕人因為過於投入網絡打殺遊戲,竟然在真實生活裏殺害了遊戲對手,實在是駭人聽聞!反思這些事件的發生,引導青少年建立正當的休閑觀念,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青少年問題之嚴重就是其中之一。青少年有些什麼樣的問題呢?

一、身心難以平衡。青少年在成長期中,身體與心理不斷在變化,這時如果沒有適當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在幼小的心靈裏容易失去平衡。例如,生理上的變化,有時連父母都不敢訴說,造成對人生的迷惘。因為沒有正當而適時的開導、教育,遇到挫折很容易自暴自棄,這是現在家庭教育最大的隱憂。

二、難抵外境的誘惑。青少年脆弱的心靈,道德教育還沒有生根,對外境的誘惑當然沒有充分的力量抵抗,也拿不定標準。例如,一個青少年從學校走回家,你可知道他一路上要經過多少關卡的試驗嗎?諸如桌球廳、網吧、卡拉OK等在招手,賭博、吸毒、幫派、集體械鬥等不好的朋友在引誘。關雲長有過人的武功,才能過五關斬六將;小小年紀的他,哪有那麼大的功力過關呢?

三、對自我了解不夠。青少年如果缺少父母“愛的教育和道德上的開導”,很難對自我有充分的了解。偏偏現代青少年不容易有福享受正常的親情關愛,隻靠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摸索,憑著一知半解惹下麻煩,往往遭受責備、打罵、怨怪,如此使得青少年更加隱藏自己、逃避現實,所謂“借酒澆愁”當然隻有“愁更愁”了。

四、學習課業的壓力。青少年從兒童時期起,就背負著沉重的書包,天天往來學校、家庭之間,老師父母隻是要求他成聖成賢,但沒有幫助他解決問題。假如現在的父母能陪著兒女成長,每天有一小時輔導他的課業,減少他的困難壓力,讓他感到讀書有樂趣,不要對讀書感到厭倦,則愛讀書的青少年必能減少許多問題。

五、青澀情感的迷思。青少年情竇初開,深藏在心底的秘密總是不容易為人所知。現在的學校、家庭,對這方麵都沒有一種正當的規範教育,父母或者抬出一些固有的禮教,老師隻是強行嗬責,讓他幼小的心靈隻有偷偷找尋不正當的解決方法。例如,偷看黃色,邀約三五好友在不正當的場所遊蕩,他認為橫豎無人了解他的心情,隻有用不正當的方法來麻醉自己,這不但是青少年的墮落,也是社會的沉淪。

六、父母親的期許。一般父母,自己沒有完成的目標,總希望兒女能完成,例如沒有出國留學,沒有得到博士學位,沒有考上明星學校,沒有鋼琴、舞蹈、藝術的天才,好像在人與人之間自己矮了許多,因此把遺憾寄托在兒女身上。有的青少年本身自信心就不夠,內心對前途感到惶恐不安,這時麵對父母的期許,隻有讓他更加難以負荷。

七、對傳統的叛逆。青少年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尤其現在是個知識爆炸的社會,他對傳統自然產生一種不成熟的叛逆,但又不敢像一般真正的革命者,對傳統抗命,隻是覺得自己不以為然的事,一直在心中發酵,很容易走上極端,因此不正當的行為、思想就會產生。

青少年有很多問題都需要朋友的開導,然而父母能做他的朋友嗎?老師能做他的朋友嗎?當青少年對人生感到迷惘的時候,如果能有他心目中的師長、父母、朋友適時引導,必然能得救。

·佛光菜根譚·

在家庭裏,要做誠信孝順的兒女;

在學校裏,要做尊師重道的學生;

在工作上,要做勤奮謙讓的君子;

在信仰上,要做正信真理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