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重新出發(五)(1 / 2)

到家已是十點,平安爸媽仍在客廳看著電視等著兒子回來。

“還以為儂要半夜回哦.”平安媽打趣兒子,”喝老酒沒啊,特地給儂留了菜泡飯回來填些肚子,消消胃口。“

菜泡飯是濱海大區人家慣有的飲食習慣了。泡飯,亦稱湯飯,是濱海區一帶常見的主食之一,平常時多用來當早飯。泡飯與粥是兩碼事,粥是由生米熬成的,泡飯與粥不同,由隔夜的冷飯粒加水煮成,它非但全無粥的那種黏糊和纏綿,反而條理清晰。

對於菜泡飯,亦有當地好事民俗研究者考證:濱海泡飯最早可能誕生於五代,其學名曰“水飯”,五代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中有“水飯”的記載,真假如何,不得而知。至宋代,“泡飯”一名已正式麵世,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兩書中都曾出現。

但泡飯雖好,卻也不能獨自成篇。若要吃得暢快琳漓,可也要小菜配得好。這個好,並非奢侈靡費,而是繁簡由己,隻要符合各人的胃口,就算對路的。

用榨菜、鹹齏、豆腐乳、鹹鴨蛋那是大路貨色;苔菜花生、四喜烤麩、烤天菜芯則屬江浙人家的坊間味道了;濱海本地的臭冬瓜、莧菜管、臭芋艿蕻屬“劍走偏鋒”;而隔夜羹頭、碗底剩的紅燒帶魚凍、老油條揾醬油,則是最下飯的。

至於蟹糊、黃泥螺、鰻鯗、三抱鹹鰳魚,堪稱港鎮本地經典,也是許多濱海人的最愛。甚至有些菜,譬如雞雞爪豆瓣醬、雪菜毛豆子、蒸烏賊蛋等,似乎皆為泡飯而生。濱海人自古跑生意者良多,而旅居海外的濱海人,天天在外應酬,銅鈿多了,衣食無憂。你若問他什麼最好吃,他往往會說還是家裏的泡飯最樂胃。更有甚者,說上海人吃簡餐泡飯的寒酸氣,亦是濱海港鎮人傳過去的,孰是孰非,豈是這一碗泡飯能講得靈清?可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飯,確實能從側麵反映出一方水土一方人情與文化的差異。

平安聽見母親言及,隻應了母親一聲,自顧到廚房鍋裏舀了一碗在餐桌呼啦呼啦的扒拉開來。

平安爸媽看見兒子似乎有些心思,覺得兒子大了,也不便事事追問,招呼一聲後也就回房歇息去了。

平安吃後洗刷完畢,回到房間床上也是發了會呆。覺得甚是有些內心毛躁不安。這種不安既有對晨曦的愧疚亦有對晨曦婚姻選擇的不解與擔憂。從短短的接觸來看,那個劉福來明顯和晨曦就不是一個文化價值世界的人,但現實就是這樣,很多大家認為不對的人,卻最終被婚姻這根紅線拉到了一起過此一生。大概這就是俗稱的命運與緣分吧。

想到這,平安稍做躊躇,雖然覺得時間已晚,還是決定打一個電話出去,緩解下內心的不安。

“王真,是我。平安啊。”電話接通之後,平安調整情緒,故作精神飽滿狀。

“奧喲,平安啊,昨兩天聽說你回來了,還跟華少幾個說起哪天大家湊個時間去你家聚聚呢。”對方顯然對這個時間點進來平安的電話有些驚詫與疑問。

王真與平安是同年畢業分配進的開發區,從事的是辦公室財務。過去因為電腦使用問題與平安交往較多。因此以前私下裏與平安的感情也不錯。除此之外,他們還是開發區行政辦籃球隊成員。所以雖是因為工作的變遷少了來往,但原來的感情基礎還在。

“這麼晚了,我就不跟你繞彎子了。“平安開門見山,聲音倏忽一下變得有些低沉,”今天我在國際海員俱樂部咖啡屋見到晨曦和她未婚夫了。我對那男的印象感覺不是太好,有些難受。所以給你打這個電話想了解下情況。我知道今天有些晚了,就不深聊了,明晚我請你吃飯,咱們碰個麵吧。過去咱們球隊聚會的老地方,七點,不見不散。“

“好吧,你小子還算殘存一點良知啊。”王真輕歎一口氣答應下來。

平安電話收線之後,仍是難以入睡。想了想跑到客廳拿過老爸平時收聽新聞的收音機,擰到港鎮本地的經廣台來消磨時間,這個時間點有一檔在整個濱海大區都做的不錯的晚間情感欄目《海塘夜潮》。此時隻聽見主持人歐陽正在念一首詩。這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

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 /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選了另外一條路 /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