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是醫生主動、有目的地詢問患者或陪診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症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問診的內容異常豐富,本節選擇發熱、出汗、咳嗽、頭痛、身痛、胸腹痛、飲食、嘔吐、大便、小便等幾個證狀簡單介紹一下。
發熱。
發熱分惡寒發熱、潮熱、壯熱、往來寒熱、煩熱、微熱幾種情況。
寒熱:惡寒發熱是患者在發熱的同時,必伴有怕冷的感覺,雖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一般發熱為中等程度,體溫多在38-39℃之間。
惡寒發熱多見於外感病初期的衛分證,風、寒、暑、濕、燥、火、溫毒等淫邪侵襲機體,外犯肌表,損傷衛陽之氣,衛陽失其溫分肉的作用則惡寒。體內正氣(衛氣)奮起抗邪,邪正相爭,鬱於肌表,不得外出則熱。因此說: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
外感病雖然均有惡寒發熱症狀,但在發病季節、發熱的特點、兼見的證狀等又各有其特點。
傷寒病是惡寒重、發熱輕、口中和,多發於冬春季。溫病是發熱重、惡寒輕、口渴,一年四季都有發病,發於春季名風溫,發於夏季名傷暑,發於秋季名秋躁,發於冬季名冬溫。發病季節不同,見證稍有差異,春季在冬令收藏之餘,風溫初起僅見口渴;秋冬在夏令發泄之後,秋躁冬溫初起口渴而鼻燥咽幹。夏季發泄司令,易傷氣陰,故傷暑有身重痛,自汗,口渴。濕溫病濕遏衛氣證,頭身重痛,脈濡緩,其發熱特點是身熱不揚,午後熱甚。
癰腫瘡毒初起亦有惡寒發熱等相似於外感的證狀,但必見身體局部有紅腫熱痛。如肺癰初起,咳嗽較劇,必有胸痛,咳時尤甚,此為本證的要點。腸癰必兼有腹痛拒按症狀,可與他證鑒別。瘡癰初起,可在局部皮膚發現紅、腫、熱、痛的表現。
壯熱:發熱較甚,捫之烙手,或出現惡熱,煩渴症狀,體溫多在39℃以上者,又稱高熱。壯熱是病邪由表人裏,邪正交爭,熱邪亢盛的標誌,多見於外感病的中、後期階段,此時正氣未衰,邪氣尚盛,邪正交爭劇烈,故壯熱不退。
潮熱:是指發熱有一定的規律性,盛衰起伏如潮水漲落,一日一次,按時而發按時而止。其熱勢有高有低,病證有實有虛。多見外感熱病的中、後期以及某些內傷病等。外感熱病出現潮熱,多見於陽明腑實證,又稱陽明潮熱。陽明潮熱表現為下午發熱較甚,亦稱日晡潮熱。某些內傷病出現潮熱,多是陰虛所致,又稱陰虛潮熱,陰虛潮熱發於晚間,與陽明潮熱發於午後不同。凡久熱不退,氣血不榮,形體消瘦,其熱似骨髓蒸發而出,又稱之謂骨蒸潮熱。濕溫病亦多表現為午後潮熱,以濕屬陰邪故也。
潮熱亦屬裏熱。與壯熱、煩熱不同的是發熱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性,一日一次。
寒熱往來:就是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其熱時自熱而不覺寒,其寒時自寒而不覺熱。一日可發一次或數次,甚則數十次。發有定期者為瘧疾,無定期者為外感熱病。
煩熱:是患者因發熱而煩躁不安,或五心如焚,坐臥不寧的症狀。在外感熱病和某些內傷病的發展過程中,常可見到煩熱的症狀。其熱勢高者多為實證,低者多為虛證。
煩熱多屬裏熱證,與壯熱、潮熱等裏熱證常常混淆,臨床上煩熱是以“心煩”、“躁擾”為主要表現,而壯熱和潮熱是以“熱”為主要表現。
微熱:即輕度發熱,其熱勢較低,多在37~38℃之間。常見於某些內傷病和溫熱病的後期。
出汗。
全身出汗:由外感時邪或內傷雜病等不同因素,均可導致全身出汗。外感風、熱、暑、濕等淫邪,而致機體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職則全身汗出。內傷的陽虛、陰虛、亡陰、亡陽等因所造成的病理變化而形成的自汗、盜汗、絕汗等全身汗出,是陽虛不固,陰虛不斂所致。故外感者多實,內傷者多虛,但亦有虛實相兼的複雜病理反映。
外邪侵襲而汗出者,以惡風,脈浮為主。裏病實熱證的出汗,是以大汗,身熱蒸蒸,口渴引飲,脈洪大為特點。暑汗者,必以夏暑之季發病為要點,且脈虛身熱。因濕出汗者,必兼頭暈脹,體沉重痛,肢麻,便溏等特點。
內傷雜病出汗者多虛,分自汗和盜汗。醒時出汗為自汗;睡時出汗叫盜汗。陽虛者多自汗,陰虛者多盜汗,兩者多為全身出汗,汗量較少為特點。畏寒肢冷者為陽虛自汗,無畏寒肢冷者為氣虛自汗。
咳嗽。
咳嗽是習慣稱呼,嚴格地說咳與嗽是有點區別的,有聲無痰叫咳,有聲有痰為嗽。
咳嗽是肺髒的疾病,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外感,因肺主皮毛,最易感受外邪,使肺係受損;二是內傷,肺髒或其他髒腑有病累及於肺均可導致咳嗽。有人把肺比作一口銅鍾,不管什麼東西碰到鍾,鍾都會響。同樣不管什麼邪氣影響到肺,肺就會咳嗽。
外感咳嗽:都有或有過發熱,惡寒或惡風。外感風寒咳嗽,咳聲重濁,痰白而稀;外感風熱咳嗽,咳聲不揚,痰黃而稠;燥熱傷肺咳嗽,咳聲清脆,無痰或痰少而黏稠。
內傷咳嗽:無惡寒發熱的表現,痰濕犯肺咳嗽,咳聲低而濁,痰多而白,有納少便溏,苔白膩等症。肝火犯肺咳嗽,咳聲響亮而略帶嘶啞,咳劇則氣逆麵赤,痰稠,咳時胸脅痛。風、濕、熱結聚咽喉咳嗽,咽癢痛而咳,咳聲響亮,時咳一聲不連續,無痰或少痰。
肺陰虛咳嗽:咳聲清脆或嘶啞,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咽喉幹燥。
肺氣虛咳嗽:咳聲低而清,痰多清稀,麵白,自汗。肺腎兩虛咳嗽,咳聲低,動則氣促,頭暈,耳鳴,腰酸。
肺痿病咳嗽:以咯吐濁唾涎沫為主要表現。肺癰咳嗽,身振寒,咯吐膿痰腥臭。
頭痛。
頭痛是臨床上頗為常見的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之中。無論外感或內傷,凡邪氣上逆,均可產生頭痛。由於感受的外邪及人體陰陽氣血的損傷各有不同,因而頭痛可以有不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