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梁漱溟先生到四川太虛大師所主持的漢藏教理學院講演。他跟大家說:“你們佛教的同學都怪我梁某人,過去研究佛學,現在反而進入到儒家,好像對佛教不忠不義;我是為了六個字而離開佛教到儒家的,這六個字是‘此時、此地、此人’。佛教講到時間,總是推到那麼遙遠,而我們此刻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佛教講到空間,有西方世界、東方世界、他方世界,而此時的社會問題還沒有解決;佛教講到人間,有人、畜牲、餓鬼、地獄、天人、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那麼多的眾生,可是人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覺得佛教的理論過分誇大,我接受不了,容納不下。儒家的理論比較切實際,重視現實,重視建設,重視此刻的人間。”
梁漱溟先生講完後,太虛大師當即提出了一個看法:“在時間上說,佛教雖然講過去、現在、未來,卻重視現在的福祉;在空間上說,佛教雖然講他方世界、十方世界,卻重視現實問題;在人間上說,佛教雖然講十法界無量無邊眾生,卻重在人類,以人為本。”
隻要吾人能夠認識時間、善用時間,就能夠從分秒日月的時間裏破繭而出;隻要吾人懂得把握當下、珍惜此刻,自然可以在立德、立功、立言中體證“刹那即永恒”的生命。而寶貴的光陰豈會限囿於現代長遠鍾的一年滴答一聲、每世紀鍾響一回呢?
·佛光菜根譚·
會利用零碎時間的人,如同善於儲蓄者,
久而久之,積少成多,便是一份額外的收入。
零碎的時間,一樣可以成就很多事業。
如何改變命運
有個沙彌跟隨一位有神通的禪師學道。一天,禪師發現這個沙彌隻剩下7天的壽命,心有不忍,就借故讓沙彌回家探望父母。
7天後,沙彌安然回到寺裏,禪師一見,極為訝異,就問:“你在回家的7天當中有沒有做過什麼事?”沙彌想一下,說:“在回家的途中,經過一個水塘,發現一堆螞蟻被困在水中,我就放了一片樹葉,幫助螞蟻從水塘裏逃生。”禪師一聽,知道沙彌就因為這一念慈悲救了螞蟻延長了自己的壽命。
小沙彌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螞蟻的性命,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佛教認為命運不是定型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習慣、迷信、感情、權勢、欲望、業力控製我們的命運,而一切習慣乃至業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隻要我們善加攝持正念、謹言慎行,就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變為美好的命運。
改變命運有什麼方法呢?
一、觀念可以改變命運。
佛陀成道之後,為我們揭示世間充滿痛苦的真理,進一步告訴我們滅除痛苦的方法是實踐八正道。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見,正見建立了,其他的七正道有了準則依據,才不至於出差錯。所謂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觀念。正確觀念的建立,對於我們個人修身立業、社會繁榮進步、世界和平安樂都有非常重要的關係。佛教認為,一個人行為上有了瑕疵,還有挽救的機會;但若觀念偏邪不正,則遺害人類的禍患就大,解救之道就更難。
世間一些創業有成就的事例,雖然有種種的因素,但觀念的正確與否卻是關鍵。譬如有的人好吃懶做,長輩責罵他懶惰,此人不知悔改,變本加厲:“懶惰就懶惰。你說我不好,我就更壞,讓你徹底失望。”於是自暴自棄,甘居於下流。另有一種人,遭受指責則立即反省自己,除惡唯恐不及,並且發憤圖強,希望有一番新表現來改變別人對他原有的印象。由於兩者觀念的不同,結果有天壤之別。再進一步說,有的人凡事抱著積極進取、樂觀的看法,能從困難中找到奮鬥的途徑,從哀傷中體會生命的喜悅。有的人則消極、頹廢、悲觀,人生充滿了灰色,終日生活在憂傷之中,對他來說,生命是多餘的。可見,觀念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改變我們的命運。對人生抱持施舍的觀念會使我們富裕,慳貪的觀念則使我們貧乏。懷抱著愛心來對待世間上的一切,生活是快樂的,世界是美麗的,娑婆就是淨土。如果對世間充滿了嗔恨,清涼的佛土也會變成火宅。
二、信仰可以改變命運。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標、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準則,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到達目的地,減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馬達,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力,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信仰的力量是不待言的,而信仰的對象並不局限於宗教。像藝術家對於藝術的熱愛,視藝術的完成為他的信仰,甘願為此嘔心瀝血。翻開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哲學家,一生為了人類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於道路上,如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又如宋朝的嶽飛,畢生以“精忠報國”為信念,最後求仁得仁,竭盡了忠誠,獻出了生命。他對國家“盡忠”的信仰改變了自己命運,也為中國曆史樹立一種堅毅凜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響社會民心,成為萬民膜拜的英雄。
各種信仰中,宗教給人的力量最大。對宗教一旦產生了信仰,則對於人生一切的橫逆、迫害不以為苦,能甘之如飴。對宗教的虔信,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去麵對致命的打擊,使我們有寬宏的心去包容人世的不平,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運。
三、結緣可以改變命運。
人為社會的一員,不能離群索居,我們一生的命運和社會大眾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賴社會各階層的分工合作、搬有運無,才能日用無缺。入學校求知識,由於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才能免於愚癡。後來進入社會,服務於鄉梓,也需要借重同仁的幫助、上司的提攜,才能發揮一己才能,有所作為。因此,我們如果想事事順心、運道亨通,就必須和他人保持和諧的往來。佛教所謂的“結緣”,就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意思。
佛法說,未學佛法,先結人緣。我們要廣結人緣,給人以方便,結緣越廣,必能回報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我們不斷地付出,幫助別人,其實幫助的是自己。因為自他不是對待,而是一體,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薩以眾生為修行的道場,廣施慈悲,從對眾生結菩提法緣之中而成就佛道。結緣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讚美、舉手之勞的服務、真誠的慰問關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之間融洽的關係。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命運更平坦,何樂而不為呢?
四、持戒可以改變命運。
觀念、信仰、結緣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持戒也能夠轉變我們的命運。持不殺生戒,可以轉短暫的壽命為綿長;持不偷盜戒,可以化貧賤的生活為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滿;持不妄語戒,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讚譽;持不飲酒戒,可以常保身體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將原本坎坷的遭遇改變成福樂安康的命運。
有個商人到市場販賣物品,看到一隻小烏龜淚眼汪汪地注視著自己,頓時生起惻隱之心,於是以重金買下,把它放回池塘逃生。過了一段日子,商人外出,途經山路,遇到盜賊,錢財被搶走,人也被推落湖中。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難,他突然覺得腳下似有東西在托負著自己,借著這股力量,商人終於平安地上了岸。定睛一看,原來是他救過一命的小烏龜帶著同伴來反哺報恩。持守淨戒,不傷害生靈,積極地去愛護生靈,人天福報的增長是不待言的。
我們如何擺脫命運的控製,開創自己的人生呢?那就要培養正確的觀念,樹立堅定的信仰,廣結良善的人緣,嚴持清淨的戒律。能夠如此,就不為命運所控製,且能夠自由調禦命運。
·佛光菜根譚·
看手相、麵相,不如看心相,心是我們的主人。
世間上的好壞皆以心為出發點,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滅。
心外的世界如何改變是無法控製的,
但肯定自我的心,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