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良師與益友,我有四點意見:
一、他挫折時,我要給他勇氣。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苦難與挫折本可以用來提升我們生命層次,也是可以讓心靈更加淨化的一種過程,但是倘若無法或不願接受,那就成了真正的苦難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為朋友要伸出援手,有求有應,幫助他跨越內心的困境。等他走出來,再回頭看看,他自然發現,挫折已成了新的力量。
二、他沮喪時,我要給他信心。沮喪之時,人皆有之,朋友懊惱、泄氣、不振作、心灰意懶的時候,正是發揮可貴友誼的時候。要想辦法激發他的信心,提醒他原有信念。信心就是力量,信念就是方向。今日他靠你行走,他日或許你還要依靠他飛翔。
三、他迷惘時,我要給他指引。鄭板橋的名句:“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入糊塗更難。”這是大智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體諒世間人的無知,此所謂“難得糊塗”也。然而迷惘並非糊塗,更非難得糊塗,而是真正失卻了生命的方向。這時候可以導他以正信的宗教,以宗教智慧的明燈來為他照亮前途,也可以古聖先賢之言來為他指點迷津;等到撥雲見月之時,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光景。
四、他愚癡時,我要給他智慧。“愚癡”二字並非指不聰明,而是指執著於某人、某事或是某一種信念而不得開解。佛經中甚至將“世智辯聰”列入“八難”。世間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不勝枚舉,尤其是自命聰明之人很容易自己畫地自限、圈入框框,最後找不到出路。這就是一種愚癡,這個時候要給他智慧。
聰明與智慧如何分辨?聰明者,領悟力強,反應快速,但如果將這種聰明用為一己之私,往往自縛手腳;如果將這種聰明用在利他之事,則是一種智慧之舉。凡事能思利他者,慈悲之心令人感動,會招感許多的善緣好運。
交到良師益友可以提升自我、開拓人生。做個良師益友,會在朋友中得到知交,彼此相互提攜,安慰鼓勵。甚至夫妻之間如能建立良師益友的關係,家庭會有更多的和諧與成長。
·佛光菜根譚·
為人父母者,能有“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認知,
則子女不僅是自己的骨肉,更是自己的朋友;
為人師長者,能有“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涵養,
則弟子不僅是自己的晚輩,更是自己的同參;
為人長官者,能有“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體認,
則部下不僅是自己的袍屬,更是自己的同事。
沒用的好人
“你經過這次旅行,對我的感想怎麼樣?覺得我討厭不討厭?”
“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鴻漸想不到辛楣會這樣幹脆的回答,氣得隻好苦笑。
——錢鍾書《圍城》
人的種類,大致可分為好人、壞人兩種。其實,好人中也有壞人,壞人中也有好人。
好人應該被人歌頌、受人讚美。有一種沒用的好人,卻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過,他不害人,凡事忍讓不與人爭,能夠求本分默默做事。
我們常聽人說某人是好人,但是,好人的條件,比方仁慈的道德操守、樂群的精明能幹、向上的勤勞服務、利眾的專業技能,他真的具備了嗎?他具有特長,能在各種場合勝任、愉快,如此不但是好人,而且是能人。反之,凡事推脫不肯擔當、沒有主見、畏首畏尾、明哲保身而不敢舉發壞人的好人,就是沒有用的好人;該生氣時不生氣、該據理力爭時不敢據理力爭的人,就是沒有用的濫好人。此種人是團體成長的拖累,是社會進步的障礙,也是國家利益的危機。
對好人,我們應該為其定義:
一、慈悲是好人。慈悲,不可過分濫施。如果對壞人也慈悲,甚至藏匿包庇為非作歹的通緝犯,就是對大眾的殘忍。所以好人應該要具有智慧、勇敢的慈悲。
二、勤勞是好人。勤勞,不可勤於遊蕩玩,不可勤於搬弄是非。勤勞,也需要有“正勤”,如勤於服務他人、勤於修學治身、勤於見義勇為,才能作為好人的標準。
三、勇敢是好人。勇敢,不可逞匹夫之勇、魯莽無謀、以強為樂、以大欺小、好勇鬥狠。勇敢要有仁慈,要有義氣,要能敢做敢當,要能坦誠向上,才是好人的條件。
四、明理是好人。明理,不可隻會辯理,隻會逞口舌之能。說得頭頭是道卻一事無成,這算是什麼好人?明理是從善如流、與人為善,明理是自我要求、量廣寬宏,如此才是明理的要訣。
世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光看外表不容易分別得出。有的人看起來是好人,卻是“蛇蠍心腸,笑麵彌勒”,此種人比壞人更可怕;有的人看起來是壞人,卻盜亦有道,如《水滸傳》中懲奸除惡的梁山好漢,可說是比沒用的好人更稱得上好人。
·佛光菜根譚·
人不患無才,識進則才進;
人不患無量,見大則量大。
群我之間
蟬、麻雀、蝴蝶、蜜蜂、烏龜聚在一起,共議每人說句俗語,但必須是關切己身的自警之言。
蟬說:“金風未動儂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
麻雀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蝴蝶說:“願為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蜜蜂說:“采得百花成蜜後,一年辛苦為誰忙?”
隻有烏龜說不出來,急得把頭伸長,東張西望,被頑童看見,用石頭打它的頭。烏龜將頭一縮,就說:“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自傲的人難有知交,自私的人難有群眾。”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處理好群我關係就會造成煩惱和失敗。一個人要自我提升,必須靠思想教育來啟發;群我的相處之道,則要靠生活教育來訓練。
有關群我之間如何做良好的互動,有四點意見提供參考:
其一,多言是賤賣寶貴的生命。“膠多不黏,話多不甜”,說話旨在表達意思、傳達理念,著重言簡意賅,不可囉唆累贅。有的人,一件事情本來三言兩語就能說明,可他一再重複敘述,或者一場講演隻有半小時、一小時的內容,非要講到二小時、三小時不可。講話太多,不但惹人生厭,而且是賤賣寶貴的生命。話不必多,隻有與人有益,才是寶貴。
其二,應酬是浪費有益的時間。人在生活中難免要應酬聯誼。正當的應酬確有其必要,而無謂的應酬實在是浪費有益的時間。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時間可供利用?有的人不懂得珍惜,總在沒有必要、沒有意義、沒有益處的應酬上浪費時間,實在可惜。
其三,孤獨是修養自己的良機。與人相處不可忽略掌聲,對自己則要無聲。一天當中,我們有群居的生活,也要有獨處的時間。獨處是要內觀,要看無相的世界,聽無聲的聲音。獨處並不是為了讀讀報紙、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因為在報紙、電視、音樂裏還是有種種的人我是非,還是有各種的吵雜音聲,會擾亂我們。孤獨靜處是要讓自己不想、不看、不聽,那樣的時刻才能找回自我。
其四,樂群是發揮大眾的動力。一個人要能靜,也要能動;能獨處,也要能樂群。有群眾性格的人,就能融入社會,就能與大眾相處,就能群策群力、奉獻心力、服務人群,帶動社會的進步。
與人群相處不但要如水,屈伸自如,尤其要心中有人,時時替人設想。
·佛光菜根譚·
“君子欲人同其好,小人欲人同其惡”。
用油與水來形容君子與小人的性格,極為貼切。
油的油膩濃稠像小人,水的清白恬淡似君子。
水可使不潔之物歸於清潔,油則使清潔之物變成不潔。
君子群裏投進一個小人,就像滾水中滴進一滴油,
水可以默默容納油,但水歸水,油歸油,是為“和而不同”。
若是小人堆裏投進一個君子,就像滾油中滴進一滴水,
油是激搏爆濺,絕不相容,非與水炸到兩敗俱傷是不肯罷休的。
由水與油可以看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
說話是一種藝術
我生病時,徒眾分批來探望我,他們口拙,老是說:“師父睡得好嗎?”“傷口痛不痛?”“有胃口嗎?”“醫生怎麼說?”每問一次,我就要回答一次,好像簡介似的,到最後實在懶得回答,隻好說:“探望可以,但別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