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過去有一些老法師如大醒、東初、慈航都很喜歡和我談話,每次跟他們告辭時,都會留我再坐一會兒。慈航法師每次知道我到汐止,總是百般嗬護招呼,一個話題講完了會再引出一個話題,從交談中表達見解和看法。老法師們也常會依我的意思給我一些建議,所以常常在共鳴氣氛中談得很盡興。

自古就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明訓,講話確是一門藝術。朱熹說:“辭達則止,不貴多言。”

如何說話才能受人歡迎?以下四點說明:

一、為受窘的人說一句解危的話。助人不是隻有在金錢、勞力、時間上的付出,說話也可以幫助別人。例如,有些人麵對尷尬不知如何下台的窘境時,你及時說出一句可以幫他解危的話,這也是助人功德一件。

二、為沮喪的人說一句鼓勵的話。西諺有雲:“言語所賦給我們的功用,是在我們之間作悅耳之辭。”什麼是悅耳之辭?就是說好話。說好話讓人如沐春風,讓人生發信心。遇到受挫、心情沮喪的人,能給他一些鼓勵,給他一些鼓舞信心的話,就是以語言給他人力量。

三、為疑惑的人說一句點醒的話。孫子說:“贈人以言,重於珠玉。”遇到徘徊在人生路口的人、對生命疑惑的人,及時用一句有用的話點醒,有時會改變他的一生,甚至救回一條性命。

四、為無助的人說一句支持的話。無助的人對自我信心不足,需要他人給予肯定才有力量。這樣的人經常生活在別人的善惡語言中,一句言語可以決定他的心情好壞。麵對無助的人,我們應該多多給予支持的語言,讓他對自己生發信心,肯定自我。

《說苑》曰:“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話不在多,而在貼切與恰當。孟子說:“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如果說話淺近,但是用意深遠,這就是一句好話。所以,話要謹言慎說,才不會讓人覺得輕薄,乃至招怨。

·佛光菜根譚·

平和是社交的藝術,

輕聲是文明的象征,

微笑是人際的陽光,

信任是成功的朋友。

讚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

助人如冬陽,適時而溫暖;

信心如舟航,乘風而破浪;

希望如滿月,明亮而美好。

四種田

有農夫質疑佛陀,認為佛陀也應該要耕田下種,供自己的飲食所需。佛陀回答:“我也在耕田下種啊!”

農夫狐疑地問:“可是我不曾看見你使用犁具,請問你是如何耕田的?”佛陀答:“我以信心為種子,以善法為良田,以智慧為犁軛,以慚愧心為車轅,以持戒為牛鞅,以苦行為時雨,耕除煩惱的穢草,獲得豐盛的收成。如此耕田,能得到甘露果,能夠超越三界,斷除一切的煩惱。”

自古以來,誰擁有廣大的田地誰就富有。中國自打倒地主之後,舊時代擁有土地的許多富人都被時代的洪流淹沒了,但基本上田對人的供給關係還是保持的,佛教裏說的“敬田”、“恩田”、“悲田”,加上我倡導的“心田”,是為四種田,都是可以求福的。

其一,敬田。世間,宗教師、善人君子,都是值得我們恭敬的對象,我們供養他們就像在田地裏播種一樣,可以獲得很大的回饋。佛經裏有“貧女一燈”的故事:一個貧窮的女孩,剪下自己的頭發賣錢,把所得的錢換取油燈供佛,獲得被立為皇後的果報。所以,布施如播種,可以種一收百,種百收萬,種萬收億,收獲百千萬億的功德。

其二,恩田。父母、師長都是我們報恩的對象,我們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能發自內心真誠地感恩圖報,就像是在田地裏播種一樣,也會獲得很大的收成。可惜現在社會上有些人不知孝順父母,不懂尊敬師長,忘恩背義,這就像是把很多田地荒蕪,不去種植,如此怎麼能有收成呢?

其三,悲田。世間上需要我們慈悲關照的人很多,那些貧窮人士、傷殘人士都是我們慈悲關照的對象。我們在這些慈悲的田地裏播種,就像在開墾貧瘠的土地,雖然到處是土石沙礫,隻要我們用心種植,仍然會開花結果,一樣可以有收成。播種講究的是收成,現在世間哪裏沒有敬田,哪裏沒有恩田,哪裏沒有悲田?隻要我們願意,哪裏不能讓我們播種而得以致富呢?

其四,心田。每個人都有一顆心,心是我們的工廠,可以生產各種產品;心也是我們的田地,在心田裏不管種植什麼種子,都可以開出花果來。如同學生讀書,把讀書的種子播在心田裏,就可以生出智慧來。同樣,我們種植福德因緣在心田裏,就可以長出功德的禾苗來。現在一個小小的電腦磁盤裏可以容納千萬個字句名言,何況我們無形無相的心田呢?你在這個無限廣大的功德田中種植,必然能有百千萬倍的收獲讓你受用。

所以,佛教的修行講究修心,其實修心就是種福田,你有播種才有收成。現在有些人不肯耕耘,隻希望有所得,成天求神問卜,這就如同對著田地高喊:“田地呀,祈求你給我福報,讓我有收成吧!”但你沒有播種的因,如何能有果實收成呢?要想收獲累累的果實,就應該好好地播種心田。

·佛光菜根譚·

有心外的活動,也要有心內的體驗;

有接受的生活,也要有感恩的美德;

有自我的個性,也要有隨眾的習慣;

有前麵的世界,也要有退讓的境界;

如此,才能擁有全部的人生。

退票

有位先生上街,想要買一件衣服送給太太。在東街的商店問好價錢,一件250元;但是因為另有他物要買,就跟商家說好等一下再來買。哪知走到西街,看到同樣的貨色,隻賣200元。想到已經跟東街的商家承諾要買,所以這位先生寧可多花50元,也不肯退票而喪失信用。

你有過退票的紀錄嗎?退票是不得已的行為,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銀行的退票,表示經濟的破產;感情的退票,比如離婚,是愛的缺陷;學業的退票,比如退學,表示教育的落後;職業的退票,比如辭職,會造成社會的損失;甚至於現在常發生的自殺事件,就是不珍惜生命,從生命中退票。約好的會議、聚餐,心意臨時改變,都是退票。退票是傷感情的事。

乘火車、搭飛機,已經訂好的行程,臨時改變,別人必須為他多做另外的服務,可見退票是煩人煩己,彼此得不償失。又如在軍隊做了逃兵,也是退票;甚至友好國家斷絕邦交,都算是退票。從政治上的退票,到信仰上的退票、友誼上的退票、信用上的退票,都是非常不智之舉。

人生應該養成不退票的性格。苦守寒窯的王寶釧,在愛情上不退票;周公護成王、諸葛亮護阿鬥,都是在政治信義上不肯退票;印度的甘地發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盡管多次受牢獄之災,也不肯退票;南非曼德拉為了向白人爭取平等地位,數十年的抗爭而不退票,最後登上總統寶座。這都是對理想、為國家、愛人民不退票的表現。

人世間一切都要向前行進,即使前途艱辛,也要不侵犯、不推諉、不退票。不侵犯是不去傷害別人的生命、財產乃至聲譽;不推諉是不逃避自己的責任,不掩飾自己的過失。前者是尊重他人,後者是尊重自己。社會上有一種不好的風氣,當別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有的人就推三阻四,抱著自掃門前雪的態度,不願意解決別人的困難。有時候我們到公共機關托辦一些事,有些公務人員沒有提供應有的服務,互相推諉,找些借口來百般刁難。這種打太極拳的官僚作風,使得行政工作無法順利進行,阻礙了國家社會的進步。為什麼會產生因循怠惰、推諉責任的現象呢?最主要是沒有人人都養成“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的認識。有的人雖然才華很高、能力很強,由於沒有服務的觀念,認為替他人服務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被人利用。事實上,被人利用並不是壞事,能夠被人利用表示我們還有一些能力,還有存在的價值。一個人到了連被人利用的價值都沒有時,生命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何況,付出的人生比獲取的人生更富有、更充實。

你的為人如何,可以對自己退票的次數作一個統計,若退票多了,表示你在做人處世上必有問題。如果你能在名利、權位上懂得退步,不失為一種修養,因為在金錢、權力之中退步才是向前。

·佛光菜根譚·

忍耐是天地間最寬大的包容能量,

無我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