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僅對政治有精辟的主張,尤其能輔助政治的不足,防範犯罪於未然,鼓舞人心向上、向善,具有積極性、平等性、包容性、互攝性、圓融性的特質,佛教對於國家政治的貢獻,曆代都有許多記載,不勝枚舉。今分為十類說明:
1.幫助生產:社會上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譏諷出家人不事生產,坐享其成,其實佛教對於促進國家社會的生產有很大的貢獻。譬如印度佛教的托缽生活傳到了中國,經過百丈禪師的改革,提倡農禪生活,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院本身不但達到自給自足,並且增進了國家的農業生產。譬如胡椒、胡蘿卜、胡桃,甚至捆綁東西的胡麻,都是西域高僧將佛法傳入東土時,從西北邊疆和國外帶到中國的日常用品,這些都是佛教對於農業生產的貢獻。
除了幫助國家的生產,佛教對於山坡地的開發、森林的維護,亦是功不可沒。《順治皇帝讚僧詩》有兩句說,“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佛教的寺院又稱為叢林,在叢山峻嶺之中,出家人披荊斬棘,開辟山林,創建道場,既培植維護森林,也為名山增添了靈氣。
2.開發交通:從古至今,許多道路是出家人胼手胝足修建的;許多河流是僧侶雙手開鑿完成的;許多江邊灘頭是僧侶劃起擺渡的木槳,方便過往行人;許多急湍激浪的江上,是佛門衲子以慈心悲願架起橋梁,溝通兩岸,引度眾多迷津。對於築路、開河、擺渡、造橋等慈善工作,佛教徒都獻出了他們對國家社會的關懷。
3.保護生態:文明科技的進步,帶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保護生態成為現代人流行的口號。佛教對於山林的保護、動物的愛護、水土的保持,整個環境生態的均衡維護,可說是盡了最大的心力。佛教認為有情無情眾生皆有佛性,不可妄加傷害,在慈愛不忍的悲心之前,生態自然獲得保護,人類也享受了自己播種的美果。
4.利濟行旅:佛教有時在路旁搭建涼亭,讓羈旅在外的遊子有個歇腳休息的地方;在路邊挖掘一口水井,供給饑渴的人清涼甘露;在路口施茶,讓疲憊的行人得到滋潤,恢複體力;晚上懸掛燈火,讓夜行的鄉客有了照明,以便兼程趕路。佛教的施亭、施井、施茶、施燈,不但廣結善緣,令在外奔波流浪的異客得到方便,也替國家社會盡了一份義務。
5.文化建設:曆代以來,有不少的藝術家在敦煌、雲岡、龍門、大同,雕刻許多氣勢磅礴的佛教藝術石像,在暗無天日的石窟中描繪巧奪天工的壁畫,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留下了璀璨的遺產,甚至中國佛教伽藍殿宇建築之雄偉豪壯,至今還成為後代子孫誇耀國際友人的文化寶藏;佛教藝術的精美,在中華文化宣揚的工作上,扮演了功不可沒的角色。
6.安住軍民:過去每逢兵荒馬亂的時候,寺院往往成為軍隊駐紮的場所、難民棲止的避風港。有位將官曾經率領兩師的軍隊,住在四川的皇覺寺,而躲過了一場兵災。1937年抗戰興起時,南京棲霞寺也曾收容難民達20萬人之多,寺裏的飯頭師父們,每天為了煮稀飯給20萬人吃,忙得不可開交。佛教的慈悲包容,使許多遭受刀兵劫難的人,免於顛沛流離的痛苦。
7.興辦教育:過去寺院曾經舉辦過不少義學,禮請名師大德,免費教育失學的人,我個人也曾做過義學的教師。
古來許多大政治家與大文學家,因出生寒微,往往借住寺院,食宿皆由僧寺供給,俾使成就其學問,例如範仲淹、王安石、呂蒙正、李春芳、史可法等名將宿儒,都是在寺院裏苦讀成功的。這幾年來,當局更是運用寺院的場地,舉行各種講演、講習會,像佛光山也時常提供各種講習的服務。
除此之外,寺院更是莘莘學子讀書的最佳環境。譬如佛光山新竹無量壽圖書館,有最舒適的空調設備、最幽雅寧靜的環境,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讀書地方,每逢星期日、寒暑假期間,更是座無虛席。另外,寺院也創辦各種學校,譬如泰北中學、慈航中學、僑仁中學、智光商職、普門中學等等,以佛教服務奉獻的精神,為國家社會培育英才。
8.醫療救濟:佛教不僅用戒定慧三學來祛除貪瞋癡三毒的心病,更以現代的科學醫藥來治療奇難雜症的身病。江蘇揚州的高僧鑒真大師,他曾在揚州成立施診醫療,為鄉民服務。後來,他不僅將佛教及中華文化傳到日本,也把醫藥傳播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