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康養生方麵的病態與療法(1 / 1)

今天的社會裏,越來越多的人過著晨昏顛倒的生活,晚睡晚起,熬夜作樂,吃宵夜成了習慣,早餐反而不吃,使腸胃在該休息時得不到休息,該進食時得不到養分,而傷害身體。很多人因為忙,或為了省錢,常常以方便麵或罐頭食品果腹,忽略了營養價值,毀壞了身體機能。也有很多職業父母工作繁忙,下了班不想煮飯,三餐兩頓都上館子打發應付,加上交際酬酢不斷,使台灣處處餐廳林立,吃喝風氣驚人,連帶地形成肝病、肥胖、膽固醇過高等現代病。今日的經濟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卻不見提升。很多人一出門即以車代步,使得街道壅塞,尾氣嗆人,影響環境質量與心理健康。周末假日寧可在家裏穿凹凸拖鞋,踩健身器,或到酒廊飯店聽歌跳舞,而懶得去青山綠水中徜徉,如此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健康自然走下坡路了。很多婦女不耐煩做家務,喜歡出去跳土風舞、慢跑、練瑜伽,吃補品健身,或打針減肥,實在是舍本逐末,不正確的養生之道。

尤其今日社會處處吃喝成習,菜式花樣不斷翻新,東西雜膾,滿街橫陳,似乎中國文化的精髓隻在“吃”上。過去流行吃猴腦,現在吃虎肉、獅肉、鼠肉、蛇肉、狗肉,幾乎什麼都吃。這種吃法,對健康養生究竟有多少益處?

針對這些不如法的飲食生活態度,提出四點療法:

1.正當的飲食:飲食定時定量,使內髒均勻清爽,是養生第一訣。《梵摩難國王經》說:“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藥,趣令其愈,不得貪著。”意思是說,我們吃東西如吃藥,是吸取其中的養分,保護身體不出毛病,不應貪愛而暴飲暴食。所以在寺院的齋堂裏,有“食存五觀”的偈語,其中第四觀就是“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2.正當的情愛:不正當的情愛,會使我們身心煩惱。佛教不提倡私情亂愛,鼓勵法愛與道情。我們要有奉獻的感情、慈悲的感情、法樂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樂的、般若的感情。

3.正當的工作:正當的工作,是積極性的,有利於社會大眾的。很多人覺得工作辛苦,有壓力,那是因為把工作當成賺錢途徑,沽名之道。如果在工作裏蘊含了慈悲喜舍,供養了佛心法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把工作當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樂了。

4.正當的生活:對於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合法,不徇私、不邪僻,正正當當地過日子。佛教講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私密處。像昭引和尚畢生以化緣度眾,專門化緣生活上的陋習。遇到愛發脾氣的信徒,就說:“居士,怒氣由瞋心而來,瞋心源於無明,我來跟你化緣,你把瞋心和無明給我,我來替你發脾氣,你來享受我的寧靜好了。”於是昭引和尚就學那信徒的樣子,大發脾氣一場,信徒看了,十分慚愧,脾氣就改好了。

聽說信徒的兒子很貪睡,令父母憂憤交加,不知如何改正,昭引和尚就到信徒家,把貪睡的兒子搖醒:“起來起來,我化緣你的睡覺,你把睡覺給我吧。”於是他上床蒙頭大睡,睡醒了叫那兒子準備飯食,吃完又睡,這樣睡了吃,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睡。那兒子看在眼裏,好像透過鏡子看見自己,終於覺悟了。

聽說有夫妻吵架,他去化緣吵架,一頓火爆毛躁,化解了雙方的戾氣;信徒貪酒,他去化緣,代他喝酒,傷身傷神,使貪杯者深自警戒,幡然悔改。

昭引和尚以身作道場,犧牲奉獻自己作信徒的鏡子,感化許多信徒過正當的生活。這種舍身感化,是很不容易的範行。

除了健康要如法,養生更要如法。以下提供四個方法:

1.正當的行為:行為端正,胸襟寬大磊落,少有煩惱憂愁,是養生的正途。

2.正當的語言:經上說:“行怨得怨,罵人得罵。”又說:“禍從口出,千殃萬罪,還自纏繞。”言語不正當,就像汽車輪胎沒有定位好,行駛在任何平穩的路上都會顛簸,徒然增加生活裏的怨尤。口齒清淨,不說粗言惡語,才能修身。

3.正當的做人:做人,寧可正派而不足,不可邪惡而有餘。不貪取五欲六塵,不著五蘊三界,而有正當的人生觀。

4.正當的處世:俗雲:“處世無奇但率真”,這個“率真”,就是“心淨則國土淨”,我們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養生,處世自然圓融無礙,所謂“浮雲任來去,明月在天心”,就是如法的境界。

麵對社會各種的病態,我們要能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家人、朋友及周圍的人幫助,讓他們的心靈能得到一些營養,增加一些生活的福緣,那麼,社會病態自然能夠減少一點,我們的社會就更和樂安詳了。

1985年4月講於高雄中正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