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抉擇(1 / 1)

白浪這幾天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糾結當中。叔父昨天打來電話,這次不管他同意不同意,都要把他調入陸軍國防部當參謀,調令這兩天就到。同時還告訴他,已經和警備區的劉司令打好了招呼,如果時局突變,就不用等那一紙調令,直接坐飛機飛重慶,千萬不要意氣用事,逞匹夫之勇!

白浪自是明白叔父的一片苦心,更清楚那一紙調令的分量!在這個特殊時期,叔父是想讓他的侄兒名正言順的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其實,早在他未進教導大隊以前,就有幾次調入國防部的機會,可他不願意去。他很清楚,國防部可是水深船高的大海洋,即便有叔父這棵大樹樹可依靠,可他也隻能是個小蝦米的角色。對於這一些,他曾不止一次的和叔父談過,他不願意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活著,他是一個敢於挑戰一切新鮮事物的人。所謂亂世造英雄! 時下正是亂世,他想隨波逐流,搏一下英雄於亂世的豪情,為了這個英雄夢,他甘願放棄一切榮華富貴,可現在看起來,他的英雄夢可是越來越茫然了!當下戰事的發展可真是用兵敗如山倒來形容:國軍是一敗再敗!東北三省,華北三省幾乎一夜之間都變成了日本人的天下!當初東北軍一槍不放的不抵抗政策並沒有感動鐵石心腸的侵略者,反而讓他們更加得寸進尺!在恥笑國民政府軟弱無能的同時,更加肆無忌憚地踐踏中國大地,妄想著一口把泱泱中華吞到肚子裏!現在江北半壁江山已經淪喪,江南魚米水鄉也快要成為他們案板上的魚肉,大上海已經岌岌可危!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南京!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如果把國民政府的首府給攻陷了,那也就意味著中華民國已經是名存實亡了!為了國家免遭淪亡,國民政府應該傾盡國力,軍力,誓死和日寇來一場魚死網破的最後大決戰!可誰也想不到,最後等來的不是決戰,而是遷都!國民政府要效仿南宋皇帝趙構,遷都大西南。要把偌大一個南京城交給一個警備軍團及外圍周邊的幾個野戰兵團來布防。更沒有因為淞滬戰局的失利而有的放矢的加築工事,也找不到一點大戰在即地備戰跡象!似乎眼前要發生的不是滅國之災!那些當局者還在做著高枕無憂的美夢,認為日本人一定突破不了重兵把守的淞滬防線。南京這邊最多也隻是雷聲大雨點小,聽聽雷聲而已。可現在呢?雷聲過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暴風驟雨!七十多萬精兵強將都保不住一個大上海,那區區十幾萬火頭軍能守得住嗎?現在的南京就像一支被搭在弓弦上的箭,即便持弓的國民政府不想射,日本人也會毫不領情的揮刀殺過來,南京一戰是在所難免!昨天,教導隊的劉主任找他談過話,主題意思就是讓商會敢死隊和教導隊後勤保障大隊一起負責戰時物資的輸送任務。同時,還有意無意的說了一句:現在該走的都走了,留下的生死兩說!如果你想走,還有最後的機會!

白浪很明白劉主任所說的“機會”。不知怎的,對於劉主任這份好心的提醒,他總感覺有些刺耳!同時,更為南京城幾十萬同胞和十幾萬準備浴血奮戰的將士,特別是那些原本布衣的商會敢死隊隊員感到悲哀!他是親身目睹了敢死隊隊員這兩個多月來的刻苦訓練,在此之前,他們大部分可都是每天錦衣玉食的紈絝子弟,在家最多也隻是握過筆杆子,有的可以說是手無縛雞之力!可為了父輩向國民政府一表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保家決心,為了保住他們世代相傳的家業,他們成了過河的卒子。

可“過河”歸“過河”,那些家中老帥原本隻是想讓這些過河小卒扮演搖旗呐喊的角色,更相信國民政府也看不上他們這些毛三毛四,到時候衝鋒陷陣的肯定是中央正規軍。可沒想到風雲驟變,國民政府也不再嫌好道歹,竟然真把這些過河卒子看成了死士,要讓他們去檔日本兵的子彈。

對於這一點,白浪總感覺胸中有一些悲情之感,不知是南京這些商人在獻媚示好別有私心的愚弄政府,還是彷徨惶恐六神無主的政府愚弄了這些各揣心機的商人。到頭來,誰比誰更聰明?隻能是用兩句“可悲”,“可歎”來評判了!而自己呢?在這其中又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是留下來和過河卒一起同生共死呢?還是擂完戰鼓就隱身而退呢?如果選擇後者, 他真不知日後該如何麵對那些曾經懵懂,玩世,而現在又變得堅強執著的商會敢死隊隊員。

這真是惱人的抉擇!自己的生死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他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