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探索玻璃工藝(1 / 2)

據宮裏傳出來的消息,正德皇帝的病情一直沒有起色,都是強撐著參加各種儀式。

官員行色匆匆,各色親衛忙碌不停。有關衙署已經全力開動,京城的氣氛顯得十分凝重。

朝廷的事讓朝廷去忙,沈秋如今想的隻是眼前這些按照不同比例配好的沙子,到底誰能成為自己發家致富的利器。

一共二十多個容器,沈秋可是拿來秤,一個一個按比例配置好。

看著窯主將窯洞最後封上,沈秋滿懷期待。雖然這種用瓷窯洞製造玻璃的局限性很大,但由於是小規模實驗階段,浪費就浪費吧,如今處於驗證技術階段,其他事等明天出了成品再說。

第二天城門剛剛打開,沈秋就第一時間坐著馬車到了李家窯。遠遠看去窯洞方向還有點點火光,看來他們一夜都在添加柴火啊。

由於氣溫下降會讓融化的玻璃溶液快速成型,所以沈秋與窯主兩人都穿上沈秋特製的防熱服(雖然實際上沒有多大用處)。

利用長長的鐵鉗將容器一個個鉗出來,然後趁熱打鐵,將融化成液體的玻璃倒在早已準備好的磨具裏。

將二十多個容器裏的溶液全部清理完,時間已經過去了好久。

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沈秋才有時間將最後一個容器裏的溶液,用讓窯主幫他準備的一根,前端是耐高溫的陶瓷管,後麵是中空鐵管挑起,學著記憶裏自己看過的手工玻璃製造一樣,將玻璃吹成一個圓球狀。

沈秋所做的一切都讓這座瓷窯的主人夫婦驚訝不已。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些沙子融化後居然可以成為這麼一種半透明狀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可以隨意塑型。

沈秋並不避諱自己的這些“獨門絕技”被夫婦二人學去,他們二人若是有意發展玻璃,沈秋還高興的不得了。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總不能什麼事都讓他親自上吧。適當的培養一下人才,自己才能賺點輕鬆錢。

不過當沈秋看著眼前這些玻璃製品,卻覺得靠玻璃大發一筆橫財有點不靠譜。

這些原始玻璃從外像上來看,一個比一個難看,有一些透明度還好,有一些壓根就是半透明。但是卻沒有一個能達到沈秋所處時代的那種透明度。

稍稍一想,倒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玻璃有一條漫長的發展史,怎麼可能讓自己一製造出來就處於最完美的狀態呢?

當然,外觀隻是考量這些玻璃製品的第一道關口。

沈秋的第二道考驗很簡單,就是將這些容器,包括最後自己吹出來的小罐子。全部注滿沸騰的熱水。

總體結果沈秋還是很滿意,除了有兩個當場碎裂外,其他都挺過了第一關。僅這一個測試,沈秋就將那兩個配方方案否決了,透明度又差,還不耐用,要你有何用?

緊接著就是倒掉熱水,立刻添上冷水。

結果很出乎沈秋的意料,隻有一個杯子碎裂。而碎裂的那一個配方,僅僅是生石灰添加比先前碎裂兩個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