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似乎隱隱感覺到生石灰的用處是什麼了。
果然接下來的繼續測試也說明了這一點,最終有一半的半成品通過了沈秋的測試。也就是說這些其實是可以使用的玻璃了,如今要做的就是怎麼將玻璃美觀度提上來。
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沈秋能記住玻璃製作配方已經不容易。雖然知道後續還有幾道工藝能將剛剛玻璃中的氣泡處理掉,但是沈秋卻不知道具體做法,隻能就這麼看著這些玻璃。
而瓷窯主人夫婦兩敏銳的預見到,這種被沈秋稱為玻璃的物品會大有用武之地後,主動加入思考的團隊,出謀劃策。
沈秋一是懶得自己死腦細胞,二是想早一點拉二人入夥。於是開始將有關玻璃的一些事情講給夫婦二人聽,最後更是把優質玻璃應該是什麼樣子告訴他們。
沈秋講的很詳細,基本上拋除那些現代因素,其他基本是毫無保留。夫婦二人聽的很認真,男主人更是一副認真思索的模樣。
當然沈秋並沒有浪費太多時間,直接選出三個綜合來看最好的配方,然後進行稍大規模配置,進行第二輪的熔煉。
幾人忙活完這一切,就開始商量起關於合作的事。男主人下定了決心要加入,將沈秋先前付給的租金,過年用剩下部份想要退給沈秋,雖然隻還有十兩,但是男主人卻保證過幾天一定補齊。
沈秋很直接的拒絕租金退還,畢竟如今的自己不缺這二十兩。而對方明顯缺錢,既然開口將玻璃的秘密告訴他們,沈秋就將他們當做自己的合作夥伴。
有一種方法叫籠絡人心,如果等到對方日子有起色了,這二十兩銀子將沒有多大用處。如今他們處於低穀,這二十兩的意義就非常大,所施下恩也將是最大,也是他們最難忘記的。
對此,沈秋很有信心。這個時代的人樸實善良者居多,奸詐者也極易被分辨出來,這夫婦二人明顯是前者。
不僅如此,沈秋還在分成模式上做了很大讓步。因為他深深知道,自己將來基本上不會親自參與這個行業的製作。從來料到生產各方麵基本都要靠這家人,要想做到細水長流,自己的分成不能太多。
再者,沈秋雖然想賺錢,但是他想做一個良心資本家。所以最終寫在合同上的比例是三成,沈秋永久擁有玻璃產業淨利潤的三成。
窯主夫婦在這一份聞所未聞的合同上簽字的時候,都是一副不安的神情,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沈秋的退讓會這麼大。
對此沈秋做了充分的解釋,聽完這些夫婦二人也就釋然了。用沈秋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隻是出了一個想法,但是實際將來幹活的是他們,自己拿這三成其實都已經很多了。
如今,這才剛剛起步,要想大規模生產還需要很長一段路,原料的再次選擇,專用池窯的建造,都還需要財力人力的投入。
不過眼下,這些都不是太大問題,因沈秋早已盯上了林安安手中的五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