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正德帝退場(2 / 2)

“誰知道你一天天的在看啥啊。”

“吱”。

作坊的門從裏麵打開,趙啟德從裏麵探出頭來。

先是看了看門口的幾位婦人,最後目光才落到沈秋身上。

見到沈秋,趙啟德立馬高興起來,直接將門推開,就邀請沈秋入內。

而這時幾名婦人也因為趙啟德出來,而開始散去。

沈秋進入作坊,和趙啟德交談兩句,就朝著材料間過去。

不過剛剛走了兩步,沈秋就呆立當場。

沈秋此刻在心裏問自己,為什麼自己就沒有想到呢?

眼前牆壁上放油燈的地方,上次沈秋過來的時候,隻有一個油碗。

但是現在油碗上麵正罩著一個玻璃罩子,雖然看起來並不協調,但卻實實在在可以將風擋開,穩定亮度。而且亮度會比紙糊的外罩強上不少。

沈秋跑進融窯間時,發現屋子裏原本有燈的位置上,也都罩上了一個玻璃罩子。

趙啟德夫婦見沈秋一進來就是這麼一副表情,開始還不明白原因。但是後來順著沈秋的目光,夫婦二人立馬就明白了緣由。

於是趙啟德不好意思的解釋道:“我覺得這些東西,擺在那裏用不上怪可惜的,剛好那天晚上風有點大,火苗老是晃來晃去,一點都看不清楚。

我就拿了一個合適的放了上去,火苗一下就穩定了,沒想到還有這個用處。”

沈秋轉頭笑著豎起大拇指道:“老趙啊,你這是找到一條財路了啊。透明度雖然不夠,做茶具之類美觀不足,但是做燈罩完全沒有問題啊。”

趙啟德也不傻,他最初也沒有往燈罩上想,純粹就隻是為了方便,所以才一個個的罩了上去。

如今沈秋提起燈罩兩個字,他也馬上反應過來。這種材質的透光度與實用性都比紙強上許多。

一旦有了思路,事情做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人開始了集思廣益,商量哪一種外形的燈罩最適合。

而沈秋也想起了在後世電影中經常看到的煤油燈的外形。

於是用筆畫下了外形,然後讓趙啟德確認一下能不能製作出來。

趙啟德如今是名副其實的手工玻璃工匠了,隻是看了幾眼後,就拿著圖紙去熔窯室進行製作。

整個過程沈秋都看在了眼裏,僅僅用了不到十分鍾,第一個就製作完成。

找到一個在京城人家隨處可見的油燈陶底座之後,沈秋直接將燈點亮,然後把燈罩罩了上去。

基本上還是嚴絲合縫,唯一缺點就是,有點頭重腳輕了。

原本陶燈座並沒有打算加罩子,所以設計時為了減輕重量,底座並不夠大,因而放上罩子,若是稍微有外力一碰就容易倒。

對此考慮到更換成本,還是改進燈罩設計為好。

又經過一番設計與改進之後,出來的成品已經能兼顧穩定性。

這種小玩意,沈秋與趙啟德夫婦都覺得應該是有不錯的前景。於是達成了初步規模生產一點的共識。

關於銷售問題,沈秋想了一下,還是先做展示廣告吧。畢竟說有時候並沒有什麼用,這個時代的人還是相信眼見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