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又聞升天鼓(1 / 2)

沈秋如今已經成了馬車行的大客戶了,有一輛專車,送沈秋來,到了下午約定的時間,再來接沈秋走。

做生意,無論大小都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比如說現在的沈秋,不得不用趙啟德家的大背簍背上這些玻璃罩成品回城。

人手有限,如今推廣員的重任也落在了沈秋的身上。

推廣,這種東西倒是很好辦。沈秋想好了,直接去魔術館,讓他們把全部燈罩換成玻璃的。

然後過來看魔術的人,必然有機會見到玻璃燈罩,無論是從獵奇還是實用方麵來說,這些京城老少都會消耗很大一波燈罩。

傍晚,沈秋剛剛進入城門,就聽到城內鼓樓一通鼓聲響起。沈秋雖不善鼓樂,但是從節奏能聽出與報時鼓的明顯差異。

明顯的更加莊重與沉穩。

鼓聲剛落,緊接著就是城內各處大小寺廟的同時鳴鍾之聲。

渾厚而悠長。

趕車的老黃,剛過天命之年。他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趕了三十多年的車,各種事情早已見怪不怪了。

然而鼓聲響起之時,卻讓老黃神情一凜,猶自不信的降低馬車速度,想要聽得清楚一些。

隨之而來的佛寺鍾聲讓老黃徹底驗證了自己的想法。

京城每個時辰有報時鼓,所以鼓聲沈秋早已熟悉。但即便是他這個外來人也聽出了不同。

待到馬車速度降低時,沈秋也好奇的探頭出馬車查看情況。

掀開車簾,沈秋看見的是從屋裏跑出來的人群。年紀輕的互相議論著鼓聲鍾聲的含義,年歲大的反而隻是豎著耳朵在認真聽著。

“老黃,這是什麼意思?”沈秋見老黃從傾聽中退出,於是趕忙問道。

“唉。”老黃歎了一口氣後,然後用著沉重而又哀憫的語氣說道:“十六年了,升天鼓又響了。看來正德天子駕崩了。”

沈秋還是有點驚訝,但卻不是因為正德駕崩。而是因為明朝這些百姓,他們能夠分辨每一種鼓聲代表的意思。

如今的社會,不像後世資訊那麼發達,各種國家大事、社會雜聞、娛樂八卦、明星動向,都會第一時間通過雲服務推送到用戶設備裏。

這個時代隻能用,這種傳統的鼓聲傳遞訊息。故而人人都能聽懂這些常用鼓語。

鍾聲敲響多少聲,沈秋不知道,總之綿延了很長時間。直到他從魔術館出來,依然有鍾聲持續。

或許,今夜都不會停。

本來是打算將燈罩全部交給殷小滿,不過沈秋想到,這些東西自己家應該也要有。於是挑選幾個品質佳的帶了回去。

在一家老小不解的神情下,沈秋將燈罩放在燈盞上。簡單明了,原本裸露在外的燈光,亮度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但是火苗不在受風力影響而亂跳,穩定下來,反而顯得更亮鏜了。

“文豐,你在哪裏弄的這東西?”林滄水如是問道。

“親家你知道這是啥。”沈南一副鄉巴佬看新鮮玩意的模樣問道。

“以前在有些書上看過,好像是叫水晶。”

……

對於二老的議論,沈秋不想介入,隻是說是魔術館老板娘送的就完事了。

——

傍晚,升天鼓響之時的城東大隆福寺內。

年僅三十一歲的住持正源大師,褪去一身袈裟,素衣白袍走出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