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改善下生活(2 / 2)

老劉是期望滿滿的,他本以為自己又要見證少爺折騰新東西了,然而少爺的回答讓他錯愕不已。

“扔雜物間吧,這玩意沒有用?”

“沒用?”老劉一臉黑線,心中嘀咕道:沒用,沒用還花銀子買回來作甚?不過他也就隻敢腹中說說。

浪費嗎?沈秋也覺得浪費,可是能怎麼辦呢?

如今大明朝的金屬工藝還在傳統階段,而沈秋對金屬製造一塊一竅不通。這些銅管本來是要用作過水,但是銅管內壁粗糙不說,僅僅幾天內壁就已經鏽跡斑斑。這個時代還沒鍍金鍍銀這些防腐工藝。

沈秋也很無奈,水管材質不行不說,讓鐵匠做的鐵蓬頭也是跟炸油條的漏子一樣。壓根沒法用。

沈秋回到房間裏,稍微想了一下,還是心有不甘。金屬管不行,就用竹子,雖然使用年限短,但是安全幹淨。

金屬噴頭不行,就用玻璃做,反正開的孔肯定比金屬的小,而且還可以做一個疊層用來控製水量。

說幹就幹,沈秋換了身衣服就徑直出門去。門口搬東西的老劉見狀,趕忙問道:“少爺去哪,要不要送你。”

沈秋擺了擺手,頭都沒有回。這模式老劉早就習慣了,接著自個搬自個的。

——

今天到了作坊是祥嫂開的門。

一問之下才知道,趙啟德看著堆積如山的籮筐,已經按捺不住,自己拉了一車去城裏試著出售去了。

對此,沈秋則也是無可奈何。

自正德駕崩到現在,魔術館都沒能正常營業,導致沈秋想要的推廣效果沒能實現。

而沈秋一直以將來會供不應求為由,讓夫婦二人放心大膽生產。甚至讓他們將窯洞開起來,燒製了一批與燈罩完美匹配的燈底座。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啟德夫婦的產量也逐漸提高,以至於整個院子堆的都是用竹筐裝好的成品。

時間一長,以至於有了今天趙啟德親自進城賣貨這檔子事。

對此,沈秋倒也覺得沒什麼,反正以前就和他們商量過價格的問題。趙啟德應該不會賣太低。

之後,沈秋直接就去了熔窯,自己開始製作起了蓬頭……當然這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很多細節都是在祥嫂的指導下才完成。

在作廢了七八個之後,沈秋總算做出來一個自己滿意的蓬頭。稍待冷卻就自個去找水做實驗。

祥嫂早就見怪不怪了,依舊自顧自的忙著自己手中的事。

自從改行做玻璃開始,他丈夫時不時就和沈秋如今一個樣子。

一個人折騰,一個人嬉笑,一個人拍桌子。她已經不需要言語,就從他們發出什麼聲音就知道他們這一次做的滿不滿意了。

不知不覺就是一個多時辰過去了,沈秋總算做出了幾個滿意的蓬頭。

接下來就是需要合適的竹子了,這一點沈秋早就看好了,就在後麵山坡上就有。

趙啟德曾經帶沈秋在附近轉過幾圈,知道趙家有很大一片竹林,而且其中有不少是結實耐用的小金竹。

沒用多長時間沈秋就從竹林裏回來,然後利用趙家的工具開始清理金竹。

為了將竹節間的孔洞開到最大,深秋不得不將金竹一節一節鋸斷,然後用工具一節一節清理。

但是這樣就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

如今沒有螺紋卡與橡膠墊、塑料彎管,想要讓將來拚接起來的竹子不漏水有點困難。

不過這也沒有難住沈秋很久,今天拉回來的銅管裏有一部分,鐵匠鋪按他要求製作的金屬彎管,那些還是可以使用的。

為防萬一,沈秋又花上一段時間,用玻璃拉鑄了不少玻璃彎管、直管以作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