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二甲進士榜(1 / 2)

“楊先生,這個考題有什麼說法嗎?”年輕的嘉靖皇帝,轉頭向旁邊的楊廷和問道。

楊廷和起身回話道:“皇上,這會試考的是學子們對儒學以及經史的見解。

而這廷試取得則是學子們對治國經邦的見解。”

嘉靖笑著點點頭道:“可是,何以開盛世。立意是不是太大了?”

“皇上,這就是科舉取材的真正深意。就如同這場下三百多人,雖然個個都是飽讀詩書、精通文史,可他們當中每個人的心性也大有不同。

有的人生於富貴之家,有的人起於寒門微末。他們眼中所看見的大明天下是不一樣的。

廷試策論就是要考他們的見識,考他們的處事能力。雖然做不到完完全全的準確,但是可以從中過濾大部分沒有雄心壯誌的人,剩下一些誌存高遠、學識兼備者,選入翰林院,這便是為國家取未來之才。

畢竟治國安邦,需要的是有遠見卓識、經濟天下的人才。”

嘉靖認真聽取楊廷和的解釋,不由的也思考起該如何開盛世。

雖然廷試是皇帝親自監考,但是本質上皇帝也不用一直呆在這裏。但這是年輕嘉靖皇帝登基後的第一次監考,他堅持做鎮此處。

中午的時候,由鴻臚寺做好了午飯送到廣場上給貢生們。而監考官們也都是在此處吃飯。

沈秋其實是要瘋掉的,就在這麼個地方,一坐就是一天,太難為他了。為了活動筋骨,出恭次數最多的就是他。

為此看台上的幾位官員還無聊之中開起了他的玩笑。

皇帝與內閣成員們也沒有浪費時間,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

下午太陽西落,總算是結束一天的考試。拜謝皇帝之後,貢生們依次退出廣場,由監考官收取考卷,封訂後送存。

明日由讀卷官進行封閉式閱卷,十八日公布成績。也就是說隻有兩天時間,需要從三百多張考卷中選出狀元,並且還要排定名次。

沈秋不知道的是,他的不安分給嘉靖以及內閣幾位大臣都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一回到家,剛剛邁進家門,一家人都湊了上來。

“兒子,怎麼樣?”沈南趕忙問道。

“還行吧。”

林滄水點點頭道:“還好就行,還好就行。”

唯有林安安看出了沈秋一臉的疲憊狀,讓沈秋坐下,去給他泡茶去。

——

放榜前一日下午,太陽西斜之時。內閣幾位大學士與翰林院讀卷官在文華殿一同覲見嘉靖皇帝。將本次廷試排名呈遞上去。

嘉靖其實也很好奇,到底是誰中了本次的狀元。當嘉靖看完前三甲的試卷後,也就明白了原因,幾人不但文詞出眾,就連字都寫的極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年輕的嘉靖也一樣,為了確保公平,他本人親自在袁宗皋的陪伴下,將所有考卷都重新看過一遍。

最後嘉靖同意了讀卷官商議的排名,命人開始按照規製開始填寫皇榜。

——

十八日放榜,對進士們來說也不是簡單的事,放榜日需要到午門外等候放榜。

一連串的禮儀之後,才是禮部官員舉著皇榜出午門左門,然後到長安左門外張掛皇榜。

這個時候才能看的見榜單上的名字。

一甲最顯眼就三個人。

狀元是三十一歲的固安人楊維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