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輔融合南方各地特色,改良的昆曲,最快也要十多年之後才出現。
所以毛澄此刻聽的《繡襦記》是貨真價實的老昆山腔,僅流傳於昆山一帶,是真的能做到以解相思苦的戲曲。
當毛尚書與家人聽到喜歡處,正搖頭晃腦之時。
門房小廝小步跑了進來,走近一點後,躬身對毛澄說道:“老爺,宮裏來人了。”
“宮裏?”毛澄與家裏人同時發出了疑問聲。
小廝趕忙說道:“十幾個人,拎著大包小包的,為首的一位叫什麼黃公公。”
毛澄趕忙問道:“黃公公?是不是才十多歲那位?”
小廝趕忙點頭說是。
毛澄楞的一下從太師椅上彈了起來,馬上邁開步子向前走。還邊對小廝問道:“人呢?”
“管家帶到客廳去了,讓小的來通知老爺。”
聽完,毛澄就甩開小廝,大踏步前往客廳。
自安陸迎接嘉靖繼位,毛澄就與黃錦認識了。這位小太監雖然年歲不大,但是深得嘉靖信任。如今他親自前來,毛澄已然猜到了大概原因。
黃錦聽到門外腳步聲傳來,趕忙起身等待毛澄的到來。
毛澄一踏進屋子,就看見滿臉堆笑的黃錦朝著自己行禮。
雖然自己資曆高,受得起這禮。但是作為天子近身太監,毛澄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黃公公,你怎麼來了啊。”毛澄一邊笑著打招呼,一邊伸手示意黃錦請坐。
二人座定之後,黃錦笑道:“尚書大人,為國操勞,甚是辛苦。皇上讓我挑了一點人參鹿茸之類的東西,給大人送來,讓大人補補身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毛澄懂。
不過禮數不能丟,朝著紫禁城的方向拱手抱拳道:“為國分憂,本分之事。有勞皇上掛念了。”
黃錦本欲開口試探一下,結果人家毛尚書,吃的鹽比他走的路都還要多。他剛一咧嘴,毛尚書就搶先把話給他堵了回去。
“到北京這些日子,公公可還習慣?”
“習慣,習慣的很。我……”
“公公遠道而來,也沒個時間到京城逛逛。那天有空老頭子我帶著公公四處看看。”
“不敢勞煩大人了,我自個抽時間也逛過幾回了。其實我今天來是……”
“公公客氣啥,京城好玩的地方多著呢。公公人生地不熟的能逛什麼地方啊。哈哈。”
……
就這樣,黃錦每每要開口,都被人家給堵了一個結結實實。到最後被人家嘻嘻哈哈送出府都沒能說出來意。
看著毛澄一臉嬉笑送客模樣,黃錦隻得一甩衣袖,不甘心的打道回府。
毛澄好好的給黃錦上了一課,抹不開麵子,結果就是這樣。
看著黃錦帶人離開,毛家管家最先笑了起來:“這位公公臉皮真薄,被老爺拿捏的死死的。”
毛澄收回看向黃錦的視線,對管家說道:“隻能奏效這一次,下一次就沒這麼好對付咯。”
的確,回去的黃錦一路上都在告誡自己,下一次絕對不能在出現這種情況了。
不過眼下,要想想怎麼對嘉靖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