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在前往文華殿的岔路口與眾人分路而行。
今天他不能直接去文華殿,他還需要去謹身殿等嘉靖接見,繼續上次嘉靖因午睡而耽誤的事情。
奉天殿正在早朝,殿裏人說話的聲音,在大殿裏晃悠了一圈,有些又從大門跑了出來。
沈秋從漢白玉台階下穿行的時候,就聽到了幾個人共同喊出的一句,沒頭沒尾的話。因為沈秋沒有聽到前後說的啥。
“請皇上三思。”
沈秋快步走過後不免心中嘀咕一句。嗬,三思。什麼是三思,明說就是皇上你錯了,你不能這麼幹。
唉,沈秋反正知道。現在喊三思的這些人,將來都會為自己的“直言犯諫”付出沉痛的代價。
因為嘉靖不是布娃娃,而是一位自尊心極強的少年君主,待到大權在握,必然會秋後算賬。
那嘉靖過分嗎?不見得,父子不得全,老母不能養,稍微有點孝心的都接受不了,更何況屁股已經坐到皇位上的人,怎麼可能不給自己找麵子。
算起來,三百五十年後,晚清的第一任醇親王就幹的漂亮多了。慈禧的兒子同治死後,這位醇親王的兒子被慈禧選中,成了皇帝,也就是後來凡提晚清,都繞不過去的光緒皇帝。
據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所描寫,他這位祖父的覺悟非常高。聽說兒子要被選為皇帝,第一時間就給慈禧太後寫了表忠折。
說:如今載湉被選為皇帝繼承人,將來可能會出現明朝那種,說要給他這個親王父親上個尊號呀,又或者是定個什麼本生父之類稱號的人。
醇親王表示這種人就是霍亂朝廷的害蟲,將來一定要法辦嚴懲。如今他先寫上這麼一道奏折,以表明心跡,也好將來杜絕這些人的磚營門路。
很多年之後,事情確實發生了,一位不開眼的家夥提起這事。被慈禧太後用雪藏多年待用的醇親王奏折,狠狠地扇了回去。故而晚清的“大禮議”最終也沒有上演成。
以至於到了宣統帝時期,攝政王載灃不用寫表心跡的奏折,也沒有人再提起這檔子事了。(宣統帝溥儀,是攝政王載灃的兒子。因光緒無子,就選了光緒親兄弟,載灃的兒子當皇帝。就是那位網上盛傳回家還要買門票的末代皇帝溥儀。)
不過慈禧也不是不夠意思的人,醇親王死後,慈禧還是很大度的給他這位光緒生父上了一個,“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的尊號。
雖然比不上嘉靖給自己老爹爭來的牛,但總算聊勝於無吧。
給你們看看嘉靖給自己老爹爭來的名頭是啥。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後推尊其父為“興獻帝”,並追諡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
從這一堆名頭來看,這位興獻帝完全和那些真當過許多年皇帝的人沒什麼區別了。
奉天殿裏的聲音偶爾還會傳到外麵來,不過此時的沈秋已經到了謹身殿外,前朝大殿說的什麼基本已經聽不見了。
“哎呦,沈大人來了。你這來早了點啊,皇上起碼還要兩刻鍾才下朝啊。”
值守的小太監李芳一見沈秋到來,趕忙笑臉迎了上來。作為皇帝禦前太監,他的消息比一切人都要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