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風鈴貝殼(1 / 3)

老秀才昨天沒有回去,而是選擇留在張村裏,等著送沈秋等人一程。

活了大半輩子,深知不能錯過任何一個機會,沈秋便是他的機會之一。

大明一朝,何曾聽說過,這種將來要出閣入相的人物,會跑到偏遠海邊,發個善心給普通人家建個學堂的?

這是他大半輩子頭一回見到這種人物,即便再不濟,混個臉熟,結個善緣,也許將來有一天都還能排上用場。

老秀才這一等也不虧,可以說是非常劃算了。

沈秋知道,要想請有功名的讀書人來教這些,沒有什麼家學基礎的孩童,確實太難了。

故而昨夜,沈秋就將目標指到這位老秀才身上了。他能讀書識字,又沒有高顯的功名,讓他給這幾個村子的孩童,當個啟蒙先生,正好合適。

不求有什麼通達學問,隻要能讀書識字,在寫上幾個字,走過了初學教育就夠了。再大點,沈秋自然會請更有學問的先生來。

沈秋自己就是從孩童過來的,稍微用心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上學,就知道頑童有多難對付了。要真的找一位舉人來教,怕是能把舉人老爺肺給氣炸了。

而老秀才雖然平日給人寫寫書信,自在灑脫,但是文人固有的清高與遺憾,在他身上都有。

他自己一直沒有把代寫書信,當成是自己的職業。用他和朋友聊天時的話來說,那隻是在他中舉之前的謀生之舉,實屬無奈。

其實心底還是有數的,中舉怕是無望,卻又不願意麵對現實,才有了如今這局麵。

沈秋提議,讓他成為學堂建好後的第一位夫子。

老秀才心動了,且不說什麼錢不錢的,單單就是孔孟二位聖賢,都是教書育人的夫子。

如今自己有機會成為一位夫子,他怎麼能不心動?要知道他這種秀才,正常的歸宿,最好也莫過於此了。

而那種還需要有一點人情關係,才能夠被那些世家大族請去教習自己的子弟。而他自己正是缺乏這點人情脈絡,故而才寫了大半輩子書信。

沈秋不知道這些,本來覺得老秀才可能因為覺得頑童太難教,準備了豐厚的酬勞,打算以此讓他心動。

不曾想,自己隻是把建議提出來,還沒來得及說錢的事,老秀才就滿口答應了。

所以說,沈秋一個後世人,那裏懂純粹文人的世界啊。

不過待遇好,老秀才也不拒絕,錢嘛,人都還是需要的。

當然沈秋也和老秀才確認了幾個原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兩點。

第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他們的薪酬都從生產基地盈利裏麵支取。目前建設狀態則由沈秋先行支付。

第二,學童,無論男女都要收。而且最重要的是,學堂管飯,隻要送孩子上學堂,家人基本不用管小孩的飯。

當然收女童這事得到了大量反對,沈秋隻好暫時擱置,畢竟各方麵條件都不允許他堅持己見。

這種情況,咱們就隻能使用偉大設計師的方案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沈秋也算是將所有的事情都安排了一遍。而三村村長也共同掌管沈秋留下的巨款。

那麼此刻沈秋一行人,也就可以放心的揮手告別了。

徐家姐弟的車最先出發,老黃駕著馬車載著沈秋與老劉,最後出發。

——

傍晚一行人落腳,還是選擇了大青鎮的『客來酒樓』。眾人一致對這就裏的烤全羊念念不忘,自然是要在這裏,再好好的吃上一頓。

酒足飯飽之後,沈秋就需要兌現自己的承諾了,他說過會告訴徐鳳儀主仆,撿的那些海螺殼能有什麼用。

現在二女就帶著徐大少,抱著一籃子海螺殼,把沈秋堵在了房間裏。

沈秋本打算飯後出去逛逛,看看這鎮子的其他地方。畢竟他可是知道飯後走一走有什麼功效的人。

隻是眼前這三位,門口一堵,沈秋就知道,怕是沒戲了。

眼睛往純兒抱著的籃子一瞅,沈秋就知道是為了啥。

“好吧,弄這玩意,需要針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