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論於內閣(2 / 3)

當然,一牆之隔的文吏也被沈秋話裏的內容給震驚了。

麵對麵的講話與交談,有一種文字無法比擬的優勢。用一個成語來說叫做神情並茂,這也是後世社會,特別是西方社會非常注重演講原因。

演講擁有非常強的渲染力與感染裏,能將聽的人拉入演講者想要表述的事情裏。

而觀眾也能從演講者的狀態,感覺到他說的話是真是假,這靠的是他們的直覺。

楊廷和等人,從初時的漫不經心,到現在的臉色凝重。顯然沈秋說的話,已經引起了他們的深思。

雖然他們不清楚西洋人,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但是沈秋的話裏,明顯表露出西洋已經超越了大明的這麼一個意思。

作為執大明牛耳的內閣輔臣,大明這艘巨艦走向何方,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他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大明會落後於人,而且還是大明不齒的西洋蠻夷。

等到沈秋慷慨陳詞完畢,蔣冕第一個出聲責問。

“胡說八道,西洋蠻邦,紅毛小兒。有哪一點比的上我大明?”

沈秋也不在客氣,管你什麼閣老不閣老的,直接就是懟過去。

“西洋勝大明者,不可凡數也。僅今日一點,西洋諸國知天下有大國、有強國,故而皆殫精竭慮,小心謹慎,以求強,求存。

而我大明呢?竟不知天下有幾國,不知天下各國之變化,隻知道守著百多年前三寶太監留下的記錄,猜度列國。

殊不知,百餘年何其漫長,歲月悠悠,幾國興來幾國亡。百年時光,西洋有多少大變。

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西洋列國知我大明,而我大明不知列國……”

沈秋如此熊熊烈言,大辯滔滔,怎能讓蔣冕不怒氣上湧?

內閣三人,特別是蔣冕,臉色已經明顯開始變得不好看了,明顯是在發作的邊緣。

“一派胡言,世人皆不知,你沈秋又從何而知?危言聳聽,西洋諸國如此厲害,那葡萄牙人是怎麼在屯門失敗的?”

楊廷和實在不想再聽這兩個人吵來吵去,直接粗暴打斷道:“好了,別吵了。”

首輔終究是首輔,一發怒沈秋不用多言,自然立馬消停。而蔣冕也悻悻然的住口不語。

房間裏頓時安靜下來,就連門口的文吏也被弄的趕忙站回自己位置。

片刻後,楊廷和再次向沈秋問道:“你說的那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什麼意思,和我好好說一說。”

沈秋心中即將熄滅的火苗,總算迎來了亮光。

沈秋那年歲不大的臉上,居然浮現了本該是在對麵三位老頭臉上才該有的欣慰神情。

這一幕,不能說不滑稽。

好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在後世已經是普及性的思想。

沈秋當然沒有很係統的講解,畢竟你和他們說,人是從動物進化過來的,這太超前的思想,要是沒有日心說等理論的鋪墊,那引起的轟動將空前絕後。

當然這是沈秋的認為,實際上很多事情講究的是水到渠成。現在的沈秋若是說出人是由猿人進化來的,那麼實際上這個世界的人,隻會將他當成瘋子。

不過,物競天擇的生存理論,卻是讓楊廷和等人深受震撼。雖然道理他們懂,但是這麼明晃晃的將這些話,擺在台麵上,確為第一遭。

沈秋本意並不是把這套理論套在個人身上。他想把這個套在國家上,但是發現要讓大明感受到危機感,實在太難了。

沈秋與楊廷和的交流還在繼續,費宏、蔣冕也在耐心聽著……

許久之後,沈秋離開了內閣。

楊廷和告訴沈秋,讓內閣商量一下這事,要是出結果了會告訴他。

雖然探討了很多,但是內閣會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他並不知道。

即將走出承天門的沈秋,回頭凝視了內閣的方向。良久,沈秋心中釋然了,今日做了努力,其它的就聽天由命吧。

已沒有心情做其他事情,沈秋徑直的就回家去了。人要是感覺到深深的無力感,那就會倍加想念親人,在他們身邊會有一種踏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