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論於內閣(1 / 3)

楊廷和一聲輕笑後,問沈秋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自給自足完全足夠。

自太祖開國,近二百年海禁,大明太平一日過一日。我百姓無西洋人的這些器物也過的好好啊。”

沈秋感覺到了深深的無力感,別說是楊廷和三人,就是讓沈秋自己換個角度想想,都能用一大堆話,將自己駁倒。

沈秋輕歎一聲,算是無言以對了,自己在心中盤算了一圈,確實沒有那種能讓他們一錘定音的理由。

不得不說,東方沒有走上殖民擴張,真的是這個民族的命啊。

中華文明的根裏,種著一樣精神,被一代代的人,用自己的行為滋養與維護著。然後通過各種經典著作的文字傳習,也通過祖祖輩輩的口口相傳,傳遞給這個文明裏的下一代,讓這種精神生生不息,世世繁衍。

那是《周易》裏的兩句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們文明崇尚的是,想要什麼就自己去爭取,去努力,通過合法途徑得來的,你會受到世人的尊敬。

而西方的殖民主義,他們還采用動物社會的原始手段。看見自己想要的就搶,不給就殺人放火。反正結果要麼是你死,要麼是我亡。

隻要你能搶的過,你就是英雄。

試想,兩個文明這種不同的價值觀,會造成兩個民族的什麼結果。

現實社會是,殖民主義的惡之花,大開特開。

沈秋這一沉默,再加上那一副大失所望的表情,讓楊廷和三人都是一臉茫然無措。

他們本無意折辱沈秋,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們都沒有說什麼過分的話,沈秋居然就成了這副模樣。

沈秋如今有一種,看著這艘大船,正慢慢的進水,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感覺。好在沈秋知道最後的結果是這個民族涅盤重生。所以才能保持最後的希望之火不滅。

費宏看了看蔣冕、楊廷和,又看了看沈秋,最後對沈秋說道:“沈秋你一個年輕人,怎麼這麼一副表情?”

就連楊廷和也出聲道:“沈秋這不像是你的風格啊?”

沈秋露出一抹輕笑,然後起身拱手一禮道:“謝幾位大人關心,沈某無事,就是覺得有點落寞。唉,幾位大人,沈某還有點事,先行告退了。”

說完沈秋也不等三人同意,徑直就轉身離開。

麵子上最不好看的便是楊廷和,沈秋他一直很欣賞,今日沈秋能來,他其實即意外,又很高興。

隻是沒有想到沈秋今日這麼不堪一擊,遠遠沒有上次晚宴時候的唇舌大戰那麼激烈。然而沈秋的反應,卻大的多,失落的多。

就在沈秋走出兩步之時,楊廷和出聲叫住沈秋道:“你總要給我們一個信服的理由,否則我們拿什麼說服滿朝文武。”

沈秋也不知道是被楊廷和的話叫住了,還是被自己心底的那點不甘征服了。

轉身拱手對楊廷和三人一禮後說道:“既然如此,那沈某就實話實說了。不過還請大人,賜予文房四寶。”

費宏一聽,立馬吩咐門外文吏,搬來文房四寶。

沈秋也不在意幾位閣老,年高位尊的事情了,直接在房間裏手口並用的說了起來。

“三位大人恕沈某直言。今日人人皆以為我大明天下承平,舉世無雙。殊不知,今日天下,乃是千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也。

西洋百國,皆勠力同心,奮發而起。而我大明如渾渾噩噩之睡獅。

不察周遭百國之變,不看西洋科學技術之盛,不知西洋製度人文之先進,不懂西洋諸國萬民之精神性格。

我大明上下,求天理、講仁義。而彼西洋,重實際,講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沈秋的情緒,一下子進入了激情澎湃的狀態。胸中滔滔之詞,如江河流水,源源不斷宣泄而出,將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用語言稍加整理就說了出來。

也不管這些話,三人能不能接受的了,反正宣泄就好了。

門外值班的文吏,被這一幕震驚的無以複加。堂堂內閣裏,何曾有過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