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沈秋想到的是什麼呢?
其實沈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七十多年後,在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李舜臣利用自己十多條半廢船改裝出來的龜船。
這玩意麵對這個年月的火炮用處還是非常明顯的,畢竟幾十年後的萬曆援朝戰爭,雙方火力其實比現在還是強了不少。
那個時候的明軍佛郎機炮,三眼火銃,以及最新型號的紅夷大炮,都已經列裝使用。
而那時候的日本軍隊,經過日本戰國時代的大混戰。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宿將,戰鬥力其實已經非常可觀。
而且日本與南洋各國的交通往來,其實比明朝更加頻繁親密。故而武器的引進也不比明軍差到哪裏去,理性的分析,可能在某些方麵都還比明軍更強。
那時候的日軍拿龜船沒有辦法,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現在的佛郎機人也對這些龜船無可奈何。
不過龜船有一個致命缺點,不利於遠洋航行,故而想用龜船打爆南洋諸島可能有點不太現實。
這雖然是個長遠大問題,不過眼下隻要保證佛郎機人,在整個廣東沿海一帶占不到便宜就好。
而龜船在防禦與近海作戰這一塊,完全能夠承擔起這個任務,但是明軍現在的火力,也顯然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正好這個時候兩位正主也聊的差不多了,沈秋趕忙開口向汪鈜詢問道:“汪大人,咱們大明有沒有稍微大一點的船隻?”
汪鈜一聽,沒有絲毫猶豫就回答道:“有啊,我廣東有啊。有大福船,有海蒼船,這都是大船,可容納百多人。”
沈秋一聽,心中寬慰下來,這容百人,夠了夠了。
接著沈秋非常關心的問道:“那這些福船上都有哪些火器?”
一問及這話,汪鈜就有點猶豫了,無奈道:“火器倒是有一點,主要是幾具碗口銃,然後就是三眼火銃,沒有其他火器了。”
沈秋一聽就覺得這火力是真的不行啊,居然連炮都沒有。那個碗口銃勉強能算是一種小口徑炮,但是裝填的算是鐵砂和碎石,根本就沒法用於遠距離海上作戰。這不是給人家當活靶子嗎?
至於三眼火銃那玩意,步兵帶著衝鋒,近距離放幾槍,還能造成一定規模的殺傷力。放在海上,麵對佛郎機人的戰船,這玩意怕是能完美規避對方戰船,飛的東西南北都不知道吧。
要知道一百年後的歐洲大地上,即使武器技術更新了不少,各國都在玩著排隊槍斃的把戲。這個年月的武器準度,各位自個掂量一下就心裏有譜了。
可能真的還不如自己搭弓上箭的準頭高,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明清兩朝,火器都隻是輔助性武器,戰場上最終還是短兵相接。
想想也是,你準備了半天的東西,滿以為上了戰場能弄死兩個,結果一開火你都不知道那玩意飛到哪裏去了。
要是有這些折騰時間,自己兩箭怕是都結束兩個了。再不濟也是一刀砍傷半個人了。
夏言聽了聽卻說道:“可以了,這火器裝備,神機營不過也是這些東西。”
沈秋無力的翻了一個白眼,搞得汪鈜和夏言都一臉尷尬。
汪鈜自我開解道:“雖然火力是差了不少,但是我已經讓隨行的工匠開始進行仿製。”
“仿製?”沈秋眼前一亮。趕忙追問道:“這麼說你們繳獲的有佛郎機炮?”
“有是有,隻是這幫子佛郎機人太壞了,居然把子炮給扔了。”
“什麼?子炮給扔了?在哪裏?能帶我們去看看嗎?”
汪鈜一個起身,說走就走,直接帶著沈秋夏言幾人朝著門外走去。
沈秋也記不清楚在鎮子上轉了幾個圈,最後在聽到叮叮當當打鐵聲的時候,沈秋就知道到地方了。
在接近鐵匠鋪的時候,汪鈜朝著沈秋幾人介紹道:“這個地方啊,原本是鎮子上的鐵匠鋪,被佛郎機人占領之後,就被改成了兵器作坊。我們拿下這個地方之後,就發現裏麵有一座正在維修的佛郎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