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德不好的人,可就沒有這麼客氣了。直接罵沈秋為一己之私,而賣國求榮也。
當然最讓沈秋生氣的是,不少人罵自己的話居然和這事都不搭邊。罵沈秋卑鄙、無恥、下流等等。
這就完全和這事不搭邊了啊,前麵兩種罵,最少和自己的幹的事還有那麼一些聯係,沈秋覺著政見不同,挨幾句罵在平常不過了嘛。
但是最後這種沈秋就感覺他們,純粹就是瞎起哄,為了罵而罵,無非就是向楊廷和等人邀功獻媚罷了。
然而沈秋並沒有心思想這些人的用心何在,他隻是想不到楊廷儀居然親自準備了這麼大的陣仗。
真可謂是一副鴻篇巨製,若說沒有花些時間,沈秋怎麼都不相信。
當然楊廷儀直接當庭發飆,夏言也沒有預料到。他原本以為文官大佬們會和以前一樣,由禦史或是給事中這種低階官員進行彈劾,最後再由大佬出麵解決問題,這叫殺人不用謝自己刀。
沒想到這回居然直接是楊廷儀親自出手,從側麵也能反應出沈秋的重要性了,畢竟能用牛刀砍下去的,絕對不能是一隻麻雀。
毫無疑問,袁宗皋病故之後,嘉靖的支柱本就脆弱不堪。
作為主力的張璁被發配南京,方獻夫霍韜兩人也僅僅隻是自保而已。如今得勝歸來的出頭鳥就是沈秋了。
自然所有的打壓都朝著沈秋過來了。
嘉靖也沒有料到事情一開始就這麼狠,直接出口讓誅殺沈秋。
不過這個時候不是嘉靖該說話的時候,因為這才是本次早朝大戲的開始。
沈秋豈是能平白無故受此冤枉的人?
沈秋在群臣的各種指責聲中,泰然自若的拱手朝著嘉靖一拜道:“臣,沈秋有話要說。”
朝臣們有再大的意見和情緒,也不得阻擋任何人與皇帝的對話。
一時間朝堂上的漫漫聲響,立時轉變成了安靜的模樣,靜靜等待嘉靖的示下。
看到沈秋這幅沉穩有度,又自信滿滿的樣子。嘉靖總算是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準。”
得到皇帝的同意,沈秋要自辯已無人敢說什麼了,故而發言環境還是相當不錯。
沈秋這一副泰然自若的表情,讓楊廷儀雖很是惱怒,但卻無可奈何。
而楊廷儀與幾位輔臣,則是看到了沈秋的從容,他們非常明白,人會在什麼情況下能做出這種態度,那是自信能化解這場危機的表情。
看來沈秋這家夥也要有準備啊。
隻見沈秋說道:“臣,提議通使佛郎機之初,就曾在內閣說明過原因。今日楊侍郎既然再次提起,那沈某就再次說明這些原因。”
“臣聞天下之君王,當有博納四海之胸襟。
昔秦王受惑,而下逐客令。李斯於歸途驛站,上千古名篇《諫逐客令》。秦王得之則追毀前令,複待客卿如初。逐有並六國,統一天下之事。
此秦容天下之才,而能得天下。
漢武使博望侯通大月氏,始有擊匈奴之誌。雖擊匈奴未取大月氏之力,然其謀始於此。趟有大月氏夾擊之力,則漢擊匈奴或可縮減時月,省費不知億萬。
唐太宗受萬國敬仰,遵奉為天可汗。此太宗平待天下列國也,故天下之國樂受其治也。及至唐明皇開元盛世,胡漢雜處於長安,波斯諸國各色人等皆彙於一處。
此唐容萬國而為萬國所推之本也。
及至本朝,成祖,仁宗,宣宗三朝,三寶太監七下西洋,揚我大明國威於外,攜列國君主入貢大明,識天朝大國之泱泱……”
沈秋這一番話,反正就是把話往大了說,把前朝看起來壯麗無比的功業,都往容納各色人等來說。其用意再明顯不過了,就是告訴朝堂上的這些人,咱們皇上的目標是要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本朝太祖、成祖這樣的建奇功立偉業的不世君主。
反正你楊廷儀不怕事情搞大,一個勁的抬家國天下來壓人,沈秋也不傻,那我就拿當今皇上來應對你,看你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