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這其實是在混淆視聽,強行把這些人的思維邏輯朝著他說的這個方向引。
總體效果還是非常不錯,這些都是讀書人,思考能力都挺不錯,沈秋說的這些他們不是不知道,所以天下之大,他們都明白。
故而最初那天下唯中土最大的論點根本站不住腳,雖然實際上這個時候,確實是大明為世界上的第一超級大國。
純粹是沈秋仗著這些人不知道世界曆史,在這裏胡說八道,完全是為了完善自己的論點在胡謅。
全部都無從考證,所以沈秋可以隨便說,反正他們也不知道真相。
僅靠沈秋一張嘴,是不可能讓這些人陷入深思。
最大的助力,其實還是傳統中國的哲學思想。
那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早已在這些走科舉過來的讀書人,腦海中形成了很固化的觀念。
他們見過世麵,一路走來,知道什麼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自己本身就是各地的佼佼者,那可是如天之驕子,盛氣何其高。
可是一場科舉考試下來,即便是一甲三位也不得不承認,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一點。
故而這種無法求證,而又有些道理的話,最能讓這些讀書人深思了。
看這些人,包括嘉靖都在思索之中,沈秋趁熱打鐵,將幾大陸地的概念初步拋了出來,說道:“臣,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幾乎所有人,包括幾位閣老,其實都陷入了思慮,沈秋所說不是沒有一丁點道理。
嘉靖本就來了興趣,一聽沈秋居然還有想法沒說,哪裏還能容忍,趕忙說道:“有想法就說出來。”
“臣在想,這天下這麼大,若是派出一支船隊,一直向東邊航行。我們會不會遇到一個和我們現在這個看不到頭的陸地一樣大,甚至是更大的陸地?”
聞者無不深吸一口氣。
這已經不是駭人聽聞了,但是卻在無意識間,將整個大明朝廷帶向了思考的深淵。
空氣都像凝固了一樣,時間也像是沒有流動。
沈秋還不甘心,再次說道:“天尚有九重,地也有十八層。我人間有這不知大小的大陸幾處,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吧!”
眾人再次為之思想一陣波蕩。
當然也有人不耐煩了,就是先前那位左副都禦史丁鏈。
當即就氣急敗壞的吼道:“大膽沈秋,還在蠱惑視聽。天地之大,豈可由你黃口小兒妄自揣測。”
沈秋也不是沒有脾氣之人,一下子火氣也上來了,直接對吼道:“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你有什麼可狂的。妄自揣測怕是說的你自己吧!”
這滿朝的讀書人,自然聽得懂沈秋這話罵的什麼意思。
堂堂進士,博學多才的代名詞,居然被人罵成坐井觀天,那還了得,暴脾氣能不上來?
這一下子可不止丁鏈一個人,就連他的同僚們,一個個都情緒上來了。
嘉靖自然很不滿這種粗魯行為,臉色當即微變。
楊廷和雖然一副和善的表情,但卻是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殿上眾人的動靜,都在那微笑中的一轉頭間,盡收眼底。
自然嘉靖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觀察之內。當即發現嘉靖不悅,立馬轉身給了禦史最高官,丁鏈的直屬上司——左都禦史遞過去一個眼色。
都察院的最高官,就是左都禦史。而大明有個慣例,禦史但凡分左右的,一般帶左字的都在中央。
帶右的基本全是授權給地方大員,比如經常能看到明朝統兵的官員,會加一個右副都禦使、右僉都禦史之類的職銜。
之所以讓地方大員加都察院的職銜,原因非常簡單。
禦史有監察百官之責,掛都察院的職銜,意思非常明確。
因為明朝布政使與巡撫以及總督,他們名義上品階都是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沒有直接的上下級關係。
要是沒有都察院的這道職銜,巡撫或是總督要想製住原本是封疆大吏的幾位地方大員,屬實不容易。
所以現在能明白這位左都禦史是個什麼官了吧!那可是所有禦史的頂頭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