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夏言的選擇(1 / 3)

沈秋這一番侃侃而談,本來是非常到位,雖然聽的這些大老爺們不是太高興。但是聽起來還像那麼回事,也不好做太多反駁,畢竟沈秋是親自上場打過仗,不太好就這些事情進行反駁。

但是沈秋最後一句話,直接讓這些大官們炸了鍋。

這回不止楊廷儀,各種官員都開始生氣了。

最先站出來發飆的就是沈秋遇到過的老熟人,左副都禦史丁鏈。

“大膽沈秋,滿口胡言。華夏有史數千年,未聞四方蠻夷有國勢能勝中土者!今日你在此妖言惑眾,其心可誅。”

臥槽,又是上來一個喊打喊殺的。

接下來又是一位穿著大紅袍子的官員站出來指著沈秋罵道:“斯文敗類,枉你身居翰林院,竟不知國家氣節,不識文人風骨。居國家之官位,食國家之俸祿,居然處處為蠻夷說話,敗類啊……”

無語,沈秋聽得無語。但是本著正方幾分鍾,反方幾分鍾的原則,沈秋現在不說話,任由他們說,等會自己再說說。

其實這是明麵上的理由,實際上沈秋是害怕這黑壓壓的一群官員,基本都是楊廷和一黨。

自己現在要是冒冒失失,惹上他們,搞不好被亂拳打死都有可能。

雖說有皇帝保護,但是防不住有精神大義者。來個舍自身性命不要,非要換沈秋一命,也不是不可能。

想想伊拉克的自殺式襲擊,就覺得沒什麼不可能了。

所以,該守規矩當孫子的時候,一定要當好乖孫子,才能好漢不吃眼前虧。

沈秋的注意力在其他人身上,而其他人的注意力則是在沈秋身上。這樣一來隻要不是要站出來發言的人,基本上沒什麼人注意的到。

此時的夏言就是這種狀態,不過他現在的情況,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眼簾低垂,隻是盯著眼前的地麵。不知道腦袋裏想的是什麼,也不知道耳朵裏有沒有聽進去這些話。

至於龍椅上的嘉靖,本該是為沈秋解圍的,不過現在看他的坐姿以及表情,絲毫沒有擔心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沒事人一樣。

至於楊廷和等幾位內閣大佬,隻是看著這群人辯論,不插言、不打擾、不管控,完全讓他們自由生長。

不過滿朝官員裏麵還是有不少明白人,前麵丁鏈說的還像那麼回事。後麵這位真的是在惹事啊,等他剛一罵完,就被後麵的官員拉了回去。

主要是太丟人現眼了,他罵的這一通,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細想一下又毫無道理。

反正就是萬金油說辭,拿來罵誰都可以,好像罵誰都又缺點意思。

真不知道這位老兄,是不是一直用這麼一套萬金油說辭混過來的。

不過換來的人,也不見得有多厲害,反正開始還能繞著那些事情說說,到後來他們自己也懶得說了。

沈秋一直注意在聽著他們說,不過一直沒有聽到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

吵架這事吧,需要一個爆發點,隻要這個爆發點抓住,那就是一場狂風暴雨。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沈秋總算聽到了一個極好的切入點。

隻見一位三十多歲的官員,或許是因為前麵人指責的興起,他也一甩袖子,站了出來。高聲質問沈秋道:“沈秋黃口小兒,你倒是說說有那一國能勝我大明朝的?”

沈秋真心想謝謝這位仁兄了,辯論這種東西,氣勢非常重要。

現在,總算是又輪到沈秋上場。

“天地之廣大,時至今日無人識其邊界在何處也。誰有敢言天下無勝於我大明者?

我大明土地遼闊,自遼東至廣東,來回也不過一年足矣。

可列位知否,蒙古人三次西征,自塞北出發,用時最短一次為六年,長者八年。

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在於,即便是八年,仍然沒有向西走到大陸的盡頭。

另外一邊還有國家,還有人生活。其邊界至今未可知。

即使到了陸地盡頭,又安之沒有像倭國、占城這樣的島國。

我大明三寶太監下西洋,每次曆時也是數年,可是仍然沒有看到陸地盡頭。所見隻是沿海諸國,其內陸之國也未曾多見。

此天地之博大,諸位可以想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