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二百五十八章 李世民的三生之幸(3 / 3)

“這,這怎麼可能是優雅文靜的本公主做的呢?三哥你定是看錯了對不對?”

李恪點頭笑道:“嗯嗯,麗質說的對。”

李麗質一愣,努了努嘴道:“三哥你一點不誠實。”

李恪搖頭笑道:“姑丈說過,不爭就是修為,不辨就是智慧。

就像剛剛我若與你爭辯和反駁,定是會吵上半天,即便最後我勝利了,但那勝利也隻是短暫而空虛的而已,浪費了時間,更得不到你的好感。”

李麗質愣愣的點頭,而後又立馬搖頭反駁道:“不對!若我明明就沒做錯什麼,遇到了不公之事,難道就應該逆來順受,不去爭辯嗎?”

李恪搖頭道:“姑丈說有三不辯,不和父母爭辯,不和頭家(莊家、上家、老板)爭辯,不和蠢人爭辯。”

李麗質終於點點頭,感覺這話確實有些道理,可隨即立馬卻又反應過來,掐著蠻腰瞪著李恪質問道:

“三~哥~!你的意思是說,剛剛沒和我爭辯,是因為我蠢嗎?”

李恪頓時嘴角一抽,卻是有些尷尬一笑:“你、你說的都對……”

說著,李恪轉身撒丫子就跑。

白啟還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區”,要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競爭,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得跑……

而且,為了避免跑不過,白啟還串門傳授了一門絕世武功——神行百變。

神行百變分為三層:

第一層為‘腳底抹油’,練成之後,日行千裏,任他是何等的輕功高手也難追上;

第二層為‘壁虎爬牆’練成之後翻牆入戶如履平地;

第三層為‘泥鰍鑽洞’,顧名思義,練成之後渾身如泥鰍一般滑,任何高手都抓你不著。

隻不過,李恪卻不知道,有句俗話話叫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而且,白啟似乎也沒告訴,若是之後被抓該怎麼辦……

話說長孫皇後想挑選幾個小叔子和小姑子去白啟那,這不用問,幾乎沒有不樂意去的。

但自己的這些小叔子和小姑子著實有些多,從虛8歲的李元慶,到虛12歲李元禮就有8個,從虛10歲的淮南公主、到虛12歲的房陵公主有6個……

要說為啥小叔子比小姑子多倆?那是因為有兩個小姑子夭折了……

也就是說,在李淵建國的第二年(公元619年)到武德六年(623年)這五年間,便生了十五六個孩子。

當然,從武德六年以後直到現在,李淵也沒閑著,依然在為李唐子嗣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努力著……

隻不過,現在李淵跑到城外安靜去了,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幾乎全都托管給了李世民……或者說是托管給了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掌管著整個後宮,不僅要管著自己的孩子們,還要照看著二十多個弟弟妹妹們,這壓力,著實比幼兒園的教導主任還要大……

“陛下,您看選那些人過去比較好?”長孫皇後將花名冊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僅僅隻是瞟了一眼那兩長串名字,便頭疼著趕忙閃躲開目光道:“你且隨便挑幾個乖巧懂事的去就好了。”

長孫見李世民如此不耐,跟著有些賭氣的道:“那幹脆都送去好了。”

李世民聽出了長孫對自己態度的不滿,無奈的接過名冊,看了兩眼這些熟悉而後陌生的名字,提筆在已經標注出適齡年齡的範圍內隨意的圈了幾個圈便還給了長孫,問道:

“咱們的孩子需要選幾個送去嗎?”

長孫點點頭道:“名額雖不多,卻是要選兩個人過去的,省的別的人說閑話。同時,還要出麵跟孩子和各宮妃嬪們商議好才行,不能這個想去,那個舍不得的……”

聽出長孫的一點點幽怨之意,李世民哈哈一笑執禮誇獎道:“皇後娘娘辛勞……”

突然見李世民對自己執禮,長孫一愣,掩嘴一笑,配合著回禮道:“豈敢,此乃妾身分內之事……”

李世民卻是拉著長孫的手輕認真道:“能得一紅顏,幸!能得一知己,大幸!此生能得汝之相伴,知我誌向,以言嘉勉,以身相許,隨我遠行,乃我三生之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