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就是般若(1 / 2)

人往往有無數雜念,猶如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微塵,佛陀了解眾生的心性和習氣,因此用金剛堅利的劍戟,斷除我們心頭常在纏縛的雜念妄想,令我們直指本心,不再著迷眩惑於世間的色相。《金剛經》正是佛陀說妙法,不斷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和無明;佛陀取最堅最利的「金剛」(金剛石,也就是鑽石)為比喻,讓眾生明白,我們本來就具有金剛般若之寶,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

金剛就是我們的般若自性、般若禪心。諸佛時時度化我們心內的眾生,般若的妙用,能令眾生時時成就自性諸佛,般若就是每個人本具的無限潛能。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在《金剛經》中,佛陀舉三千大千世界,乃微塵所和合而成的例子,來說明微塵是假法,所以微塵和合而成的世界,亦無自性,是假因緣。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是為了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而先立假名,隨應眾生機緣方便說法;世間一切名相,都是為了方便指涉和溝通,我們應無所住,一旦執著在這些名相上,就陷入了迷障。

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是以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直指本心」;本心,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常住真心,就是明心,就是沒有塵垢;性淨明體,就是般若、如來藏性,就是見到清淨的光明。沒有塵垢,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般若、如來藏性。也正是六祖題在壁上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百靈和尚有一天在路上遇到龐蘊,百靈問他:「當年你在馬祖道一處得到的一句,你曾說給人聽嗎?」

龐蘊說:「有啊!我曾經向人說過。」

百靈心中不解,此句應是非語言可說,非思議可及,說即不中。因此再問:「你曾向何人說?」

龐蘊用手指著自己說:「我隻對龐蘊說啊!」

百靈讚歎說:「即使是佛陀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也比不上你啊!」

龐蘊以手指自己表示得意的一句,即人人本具的佛性,個中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怎能與人說?

龐蘊問百靈:「那你得意的一句,又曾向何人說了?」

百靈戴起鬥笠就走了。

實相佛性真不是言語能說的,但不假借文字音聲的方便,眾生難以由迷知返。所以,佛陀借著「金剛」的譬喻,接連「般若」的妙法,法喻並用,法喻一體,來斷除如塵埃覆蓋眾生心眼的一切煩惱,直指本心,得度「波羅蜜」,所以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諸法皆空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

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法」,就是「軌生物解」,是指能軌範人倫,令人產生對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據。它可以代表一切的名詞,甚至於心裏想的觀念、思想,有形、無形的,都可藉由它表達。例如:花、房子、桌子等,說出來,大家就能懂。

有一首偈語說:「法相非法相,開拳複成掌,浮雲散碧空,萬裏天一樣。」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因為拳頭張開是手掌。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沒有一定標準,再以拳頭來說,打人一拳,拳頭看是壞東西;但假若以拳頭替人搥背,會感到好舒服,成為好東西。所以說,法無定法,所以說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我們都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如何廣度眾生呢?在佛門課誦之中,有一首觀音偈:「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又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閻浮,就是我們的世界。百千萬劫,是無量數劫的一種表達。「三十二應遍塵剎」,指的是三十二種應身,出自於《普門品》,是觀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為眾生說法教化,這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叉身、幹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呼羅伽身、人身、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的變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