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與有相(2 / 2)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六祖慧能大師在《金剛經解義》中說:「布施應有純淨無染的心,一是不求身相端嚴。二是不求五欲快樂。為內破慳心,外利一切眾生。」無相布施,就是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無限功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講話、做事、吃飯、穿衣,隻要心存慈悲,處處可以幫助別人,造福大眾。但是不可斤斤計較於人我,不可罣礙布施多少於心上。

我們布施時,應要做到:

一、不貪求勝境,應隨緣布施。

二、不吝惜所有,應隨力布施。

三、不分別怨親愛憎,應隨喜布施。

四、不妄想未來果報,應隨心布施。

身口意三業的修為,口業最容易布施,不需要有很多的錢財,也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隻要口出善語,就如花香,可以使人感染到歡喜和愉悅。

有一天,一個婆羅門來勢洶洶,衝進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因為他的親友跟隨佛陀出家,使他怒不可抑,惡口瞋罵佛陀以妖術誑惑世人。

佛陀默默聽完婆羅門的惡言羞辱後,麵容沉靜的開口道:「你如果帶著禮物去拜訪朋友,但是朋友堅持不收下你帶來的禮物,那時候你要如何呢?」

「要是朋友堅持不收下禮物的話,我隻好再帶回家。」

佛陀說道:「今天你在我麵前說的那些話,我不接受,那些瞋怨惡口的語言,就再歸你所有。」

我們千萬不要口出惡言,讓言語成為別人的地獄,也不要陷入別人以言語為我們造的地獄。我們若能隨時隨地布施佛的四種語言給別人,自然能化解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或誤解。

一、要說清白無染的善語

二、要說止非息諍的妙語

三、要說正法善道的實語

四、要說利益安樂的法語

很久以前,森林裏住著兩隻雁,雁和池塘裏的烏龜是好朋友。有一年夏季,久旱未雨,池水幹涸,烏龜心裏著急,再這樣下去,實在無法支撐下去。

兩隻雁很同情烏龜的處境,想幫忙牠遷移到有水的住處,雁想到一個辦法,用一根樹枝,叫烏龜銜在口中,兩隻雁各執一端,並囑咐烏龜,未達到目的地之前,千萬不能開口講話,以免從空中摔落。

於是,兩隻雁帶著烏龜於高空飛行。經過一個村莊上空時,一群孩童指著天空,大聲喊叫:「烏龜被大雁銜去了,大家快來看呀!」

烏龜聽到下麵孩童的喊叫,心裏十分生氣,認為自己受到羞辱,怒火中燒,就開口怒罵他們:「你們懂什麼?我才不是被雁銜去的!」

烏龜在開口爭辯的剎那,從高空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