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他們提到了計劃的作用,當一個人製訂比較詳細的計劃後,無意識腦就不會對有意識腦下達指令,因為計劃替代了這一切。許多拖延症患者也會製訂工作計劃,他們習慣了對問題進行深入地討論和細致地規劃,可是當計劃製訂之後,卻由於缺乏執行力而遲遲不能付諸行動。此時會出現一些尷尬的情況。計劃取代了無意識腦,蔡格尼克記憶效應開始消失,而行動卻不斷推遲,導致拖延發生。
內容延伸:人們為什麼會產生拖延症?
許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拖延的習慣,而且這種拖延症往往難以改正,即便某項工作非常重要,拖延的人看起來也不慌不忙,常常會慢吞吞地去做,絲毫不擔心這件事能否按時完成。人們通常都會將拖延看作態度上的問題,這種說法並不全麵,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拖延最大的根源其實來自於自身,它包含了兩個源頭:一個是情緒根源,另一個是時間觀念。隻有從這兩個源頭入手,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解決拖延症。
——情緒根源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處在一個充滿壓力且讓人恐懼的環境中時,會產生悲觀的懷疑的情緒,並且本能地產生逃避心理,不過麵對現實情況,逃避常常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它無法讓人真正感到安全和平靜,反而會導致人們進一步陷入焦慮之中,最終陷入“焦慮——拖延——更焦慮”的死循環之中,這個時候,人們不僅僅擔心他人無法接受自己,更容易產生自我否定、自我排斥的心理。隨著情緒不斷勒緊,個人會逐漸形成拖延症。
——時間觀念
拖延症的人往往會產生“期望式思維”,並產生盲目的自信,但他們對於時間的感覺和感知能力很差,缺乏掌控能力,因此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現在還不用著急,我能在最後時刻輕易解決這些問題”。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往往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在拖延之後,他們並沒有像預期中的那樣大顯身手,而是被自己並不敏感的時間觀念給出賣了。
此外,人們認為拖延症的出現源於以下幾種心理:
第一,為了打破既定規則。拖延的人不喜歡規則,並認為許多規則是專門針對自己、束縛自己的,他們更喜歡隨心所欲,並以此來標榜自己,而在這個時候保持拖延的態度就成為他們對抗、嘲弄這些規則的一個手段。
第二,拖延是抗議強者的方式。在一個層級鮮明的環境中,下屬通常會對上司的頤指氣使和指手畫腳產生反抗心理,他們不喜歡他人以強勢的姿態命令自己、幹涉自己的決定和行動,他們不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控製,因此會在大腦中產生一種抵觸心理——“這隻是一個荒謬的任務”或者“我沒有必要按照這種愚蠢的命令去做事”,當抵觸心理變得越來越強烈時,就會以拖延的方式表現出來,以此來奪回自我控製權。通常,人們也會對外來的侵犯做出類似的回應,從而達到突出自己存在感的目的。
第三,為了挑戰時間的邊緣和極致。一些富有冒險氣質的人更喜歡接受將時間推向極致帶來的刺激,他們會故意拖延,將重要的工作放到最後一步來做,或者在最後一刻努力完成工作,這樣往往會帶來雙倍的快感和成就感。
第四,為了實現複仇。如果一個人想要報複那些傷害自己的人,那麼就會通過故意拖延的方式來增加對方的痛苦和惱怒。
第五,為了逃避現實。正如前麵所說的那樣,當一個人麵對不利的環境時,自己會因為不願意麵對現實而以拖延的方式進行逃避。
以上幾點都是從心理學的層麵來解讀的,呈現出了個體獨立性與外界規則束縛相互衝突的結果,如果對以上內容進一步進行延伸,就會發現問題可以簡化成為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分歧。所謂主觀時間是指人們對於時間的獨特感覺,比如人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常常會感慨時間過得太快;人們在做自己厭惡的事情時卻覺得度日如年,這些都是主觀感受而已。所謂客觀時間指的就是客觀上流逝的時間,這是鍾表刻度上顯示出來的時間,無論人們怎麼去想,無論人們是否看到和聽到,它都一直存在著。
當客觀時間(時間事實)與主觀時間(主觀認知)產生衝突的時候,就會反射到拖延症上。簡單來說就是指拖延者並未意識到客觀時間是否夠用,而沉浸在自己的主觀時間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一件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上仍舊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充足。當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的差距過大時,就會產生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