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時充電,平衡時間投資和時間產出的比例(1 / 2)

在經濟學中,投入和產出一直都是一對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的概念。對於經營者來說,成本預算問題是一個基礎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經營者每賣出一件產品獲利時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對於他們來說,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提升利潤,是獲得更多效益最簡單的方法。

不過,在計算成本的時候,人們通常隻關注經濟投入以及經濟收益,而很少有人關注時間成本與時間收益。或者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許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會產生成本。

而在現實生活中,時間成本幾乎無處不在。同樣以經營者為例,兩個商人出售價值相等的同一件商品,往往會考慮進貨渠道和進貨價格,這是經營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商人還需要考慮進貨時的路程遠近,以及出售掉這件商品的早晚時間。

比如經銷商A和B一起銷售冰箱,A從距離自家50千米的廠家進貨,而B選擇從距離自家180千米的廠家進貨,雙方的冰箱無論從價格還是型號都一樣,而且雙方都要求廠家送貨上門。對比之下,經銷商A將會獲得更多的便利,因為路程比較近,他可能會贏得更多的時間。

另外,如果A和B的銷售能力不同,A在半天就賣出去一台冰箱,而B需要一天時間,那麼,A可能會利用那半天時間繼續進貨和銷售。在這樣的情況下,A將會因為效率優勢而在同等時間段內獲利更多。

如果對A和B的銷售情況做一個大致的總結,就會得出一個結論:A每天可以賣出兩台冰箱,而B每天隻能賣出一台冰箱。或者也可以理解成為A每天能掙兩台冰箱的錢,而B每天隻掙到了一台冰箱的錢。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時間投入與時間產出的關係並不等同於在與原先相同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時間投入與產出的關鍵在於價值,是否在單位時間內做了更多的事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單位時間內創造更多的價值。比如,有的職員花10分鍾時間完成了文件的複印,而另一個職員在10分鍾時間內不僅完成了複印工作,還額外製作了一份文檔。從時間使用效率上來說,第二個職員的效率更高,但問題在於他花費時間製作的文檔可能毫無用處,這樣一來,他所做的工作實際上毫無價值可言。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汽車售貨員能夠在一天之內銷售一輛車,而有的人則完成不了任務,這時候這個銷售者會這樣想——“我今天賣不出去一輛車,那麼我就幹脆去銷售輪胎,如果連輪胎也賣不出去,那就幹脆賣車內飾品,我還可以抽空做其他事情,比如打掃衛生,比如給公司製訂新的考勤表。”對於汽車銷售員來說,銷售汽車是本職工作,而賣輪胎和飾品並不是他們的分內工作,創造的價值也與銷售汽車相去甚遠,至於打掃衛生更是創造不了多少價值。

由於價值不高,時間投入也就沒有多少意義,或者說就是一種浪費。所以時間管理者一定要拋棄“雖然我的工作是抓到大魚,但捕不到大魚,就抓小魚,抓不到小魚,就撈蝦米,撈不到蝦米,就幹脆割點兒草回來喂豬”的想法,因為割草的價值與抓大魚的價值相差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