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有的人講究先有“收入”,有的人懂得先要“付出”。其實,沒有因緣哪裏有果報?先有結果,因緣就不來了,所以講究付出,就是懂得結緣的人生。你有付出,自有種種不同的果報,茲舉其例如下:

一、不播春天種,哪得秋實收:中國的古語說,春天不播種,到了秋天哪裏有收成?因此,你想要有什麼樣的收成,就必須先怎麼樣栽種。自古以來,讀書不多的農夫都懂得這種因果關係,吾人怎能不深切體認“沒有因緣,那裏有結果”的道理呢?

二、不向虎山行,哪能得虎子: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獲得大利益,必須接受大的挑戰,你能有勇氣進人龍潭虎穴,才能看到虎子龍孫。所以,一個人沒有勇敢,沒有豪壯之氣來擔當,好事不會自己跑到你的家裏來,這是不容置疑的道理。

三、不在人前累,哪來技藝精:俗語說,“要得會,人前累”,不在人前學說話,話不會講;不在眾中唱歌,歌不會唱。所以現代的各種訓練當中,有所謂“丟醜”訓練,也就是讓你在人前一直丟醜、出洋相,因為謹記教訓,才能有所成。

四、不吃苦中苦,哪成傑出人:不吃苦,哪能成為傑出的人?就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動物中,蜜蜂藏蜜,螞蟻儲糧;就是農夫也懂得春耕夏耘,才有秋收冬藏。因此,吃苦、付出並非小事,而是生活大事也。

五、不讀萬卷書,哪來真學問: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你不飽讀經書,怎能成為學者專家?讀書不但要“學以致用”,還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所謂“推己及人”,不如此就不像讀書人。

六、不付予真情,哪裏有朋友:人生“在家日日安,出外條條難”,所以在家靠父母,出外要靠朋友。交朋友如果不用真心,虛情假意那裏能交到知己呢?所謂“人之相交,貴相知心”,如果沒有真情實意,則酒肉朋友多得是,患難朋友一個無,豈不可悲!

七、不發廣大心,哪能有前途:發廣大心,就是要“立誌”。過去古人說“男兒誌在四方”,其實就是今日之“立誌”;人不立誌,怎麼會有好的事業?人間最大的愚癡,就是喜歡在果上訴求,不在因上努力;沒有因,哪裏有果?所謂“誌業”,有誌才有業,沒有誌,沒有發大心,怎麼會有事業?所謂“發大心”,例如:如何利益大眾,如何負擔社會責任,如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懂得發大心,當然人生的事業就不一樣了。

八、不置之死地,哪得慶重生:“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一句古人的哲語。證之於世間,溫室裏的花朵,不能長久開放,隻有高山懸崖邊上的樹木,反能千百年安然的聳立。所以,人不要為自己找借口,不要總是找理由原諒自己;要覺得自己沒有理,才能絕處逢生。

上述八事,都有因果的關係,所謂你要獲得什麼,必然先要付出怎麼樣的努力,老天不會平白從天上掉下什麼給我們,凡事都得自己努力付出才有所成,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