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吾人的生活中,經常會麵臨抉擇與取舍。名和利當前,寧可要名?寧可要利?親和情之前,寧可重親?寧可重情?新舊朋友相交,有了問題時,寧可護新,還是護舊?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人生時時都需要做出一些重要的抉擇,如何取舍,茲舉數例提供參考:

一、寧可千人好,莫與一人仇:在芸芸眾生當中,必定有與我們談得來的朋友,也有比較疏遠的人。甚至有的人可以與我們共思想,有的人待人處事的觀念與我迥然不同。不過,我們應該寧可和千萬人保持友誼,不必與某一個人為敵。所以,和大眾相處,不一定要每個人都把你當朋友,隻要不視你為敵就好了。

二、寧可悔了做,切莫做了悔:人生有很多事情,總要等到事後才懊悔,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很多事寧可懊悔自己沒有先知先覺,沒有審時度勢,不懂得洞察機先;千萬不能凡事不經考慮,不經計劃,懵懂無知地就一頭栽進去。因為即使事後懊悔再去做,仍有可為;但是如果莽撞行事,事後才來悔不當初,則為時晚矣。

三、寧可不識字,不能不識人:在常人的看法裏,總認為知識分子要比一般人強得多。事實上有很多知識分子所做的糊塗事,比村夫村婦還更差勁。因為知識分子有時候感情蒙蔽了智慧,反不如沒有知識的人胸無城府,對識人更有佳境。

四、寧可少年苦,不受老來貧:做人要有憂患意識,所謂“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晴天要備妥雨傘,以防雨天來臨;白天準備手電筒,以備黑夜停電。不用說,少年的努力,就是老年的富有。一些年輕人年少輕狂,到了老來一無所有,所以“有”時要為“無”時預備,不要等到需要時才來準備就來不及了。

五、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做人,有的人正直,有的人諂曲;正直的人處世或者偶爾讓對方不快,不及曲中之人虛意應付,給人麵子,來得討人喜歡。但是做人恒久的信用,是在耿直不阿;假如隻是以諂曲媚世,到急難時想要有個知心朋友,可就難矣哉。

六、寧可沒有錢,不能沒有道:在吾人一生當中,金錢重要呢,還是道德重要呢?一般人根本不必多想,從現實麵來看,當然金錢重要!道德一斤值多少?講道德,講好話,曠時廢日,不如用金錢能及時成辦。但世間事就是這麼奇怪,有時候金錢辦不了的事,道德能辦;金錢辦不好的事,道德才能辦得好。所以吾人在世間,無錢無財雖然生活艱辛,但無道無德會給人輕視。世間金錢的銅臭氣,總不若道德的美酒芬芳。

七、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三國時代的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雖然成功,也不過是梟雄而已。做人時時刻刻都要注意,不可得罪人,不可辜負人,不可傷害人,寧可讓人來負我,也不願我負人。就如借錢給人,總比欠債好。

八、寧可失一切,不可少慈悲:世間上什麼東西最寶貴?就是慈悲。金銀財寶失去還會再來,失去慈悲怎能再擁有呢?所以一個人寧可失去天下,失去所擁有的一切,都有再來的時候,但慈悲心一時一刻都不能失去。

以上從“寧可”的取舍,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寧可”的看法也會不同。但是凡事寧可從正麵,從遠處去看、去想,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