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蕭竹處事特別靈活,在官場這樣的性格很占優勢,而他,若不是當初足夠用功,成績不錯加上有宏王爺的提攜,怕是沒那麼快走到這一步來。
孫澤宇心裏清楚他的優勢和劣勢,劉蕭竹擅長的一些東西,他並不能夠做到和他一樣。
劉蕭竹不斷搖頭,在鋪子裏和林嬌嬌說過的那些經曆,他挑重要的再和孫澤宇說了一遍。
“所以說,我以後是沒機會像孫兄一樣為朝廷效力了。”
聽到劉蕭竹要放棄學業,和林嬌嬌一樣投身商界,孫澤宇一時有些難以接受,問出一樣的問題,“這麼多年的努力,就這麼放棄了?”
劉蕭竹依舊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反正縣城那書院回不去,總不能再在這事上胡亂花錢走關係,還是好好掙錢養家來得實在。”
孫澤宇依然不太認可他的態度,“即使你縣城得罪了人,回不去那書院,你還能去別的書院,就算是在京城,你找一間書院接收你也是可以的,在這點兒上我能幫你,真要科舉考試過後,你失敗了,不想再經曆一次浪費時間,我可以理解,試都不試就放棄,太對不起你之前的努力。”
劉蕭竹被他說得有些抬不起頭來,能繼續念書參加科舉考試固然是好的,可在京城念書哪這麼容易,莫說是要交給書院的束修,他連基本的生活費都拿不出來,現在他爹的豬肉鋪沒再經營,下一步要經營什麼買賣還未可知,他總不能在這時候再向他爹伸手要錢。
林嬌嬌聽說他還能進京城的書院,一時也來了精神,“要是能進京城書院念書,豈不是能夠學得更好,縣城教書的夫子多來自於本地,對考生的指導重心都來源於例年考題的預計,京城的夫子或許還能夠得到一些新風向,能夠及時給考生劃劃重點什麼的。經濟方麵你真不必擔心,缺什麼我先借你,真想賺錢,你在閑暇時間擺攤掙錢負擔生活也是可以的。”
半工讀的方式,不正適合於家境貧窮的學生嗎?在現代都有不少這樣的學生,何況是在古代,一邊念書一邊打工掙錢並不丟人。
“真要認真拚科舉考試,哪有那麼多閑暇時間,以前孫兄日夜用功苦讀,才能夠有此成績,我的資質遠不如孫兄,不還得付出更多的時間才行,嬌嬌這建議,聽上去可行,真實行起來還是困難的。”
他這話,是要拒絕他們的建議,堅持自己的想法。
孫澤宇聽得直搖頭,頗為不認同他的想法,想要勸他,又不知該從何勸起。
知識改變命運,這話一點不假,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不就得付出比常人多倍的努力方能做得人上人嗎?
他理解他的難處,卻不理解他的妥協。